美文网首页
语文课常规模式

语文课常规模式

作者: 潘鹏波 | 来源:发表于2020-09-22 12:27 被阅读0次

    所谓“常式”,就是常规课堂结构模式。从课文讲析角度来看,教学流程大致由如下八个步骤组成:解题—了解背景—了解作者—正音正字—划分层次—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概括写法;从阅读认知的角度来看,教学流程由如下四个步骤组成:感知性预习—探究性阅读—应用性练习—巩固性复习。

    常式流程之所以成为“常式”,是因为它反映了由形式到内容的文章构成规律和由感知到理解的阅读认知规律,而且程序清楚,便于操作。但是,久而久之,单一的模式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自然也会因此大打折扣。于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寻找新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在常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新模式。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导读四式”,黎世法的“六因素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湖南株洲景弘中学的“一三六”模式,等等,都可视为语文教学变式流程的代表。

    值得提醒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几个共同点是必须注意的:(1)教学目标贯穿始终;(2)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突出重点难点;(4)重视能力培养,确保学生获得相应的语文素养。

    拓展链接

    教学流程模式的渊源

    在我国,对于教学流程的认识,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大儒们先后提出并发展了“学而知之”的学说。孔子主张“学”“思”“习”“行”四者相结合,孟子提倡“自得”“自求”的内心反省,荀子把学习看作是“闻”“见”“知”“行”的统一过程。《中庸》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一理论被南宋的朱熹定为《书院学案》。这些概括,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对于教学流程理论的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课常规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kw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