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b站时无意间看到了经典科幻电影《普罗米修斯》的大结局:工程师被八爪怪寄生,由此诞生了初代异形--执事。看到“寄生”二字,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各种可怜的宿主被寄生后的“惨状”,也由此联想到了自己在中学时代与生物这门学科的“爱恨纠葛”。
初次接触生物学科是在初一,打开崭新的书,一幅幅精美的图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微小细胞内隐藏的奇幻世界,形态各异的微生物以及人体的奥秘……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了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起初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宏观概念比如生物具有的特征等等,然而从开始接触“人体八大系统”开始,我彻底懵了:晦涩的各类名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比如唾液淀粉酶,会厌软骨,肾小管等),人体吸入的氧气在身体内的“旅程”更是让我抓狂(我又看不到氧气,我咋知道),考卷中出现的“根据所给图标记出相应位置的器官”也是要了我的老命……就这样,从最开始的好奇到愈加的烦躁甚至到了厌学的地步,初一一整年生物成绩也是惨不忍睹。
到了初二慢慢对这门学科有了客观的了解(当然也下决心在暑假时把初一课本从头到尾重新自学了一遍,之前课堂上没注意到的细节也慢慢了解了),到了初三下学期一直在复习,刷题,还好会考(非中考科目)时顺利通过(个人感觉是题不难)
到了高中,有了初中时的“前车之鉴”,一开始便对生物投入了120%的精力,课堂课外都不敢掉以轻心。最终高考时考的中规中矩吧(作为理科中最简单的一科),不过高中三年我始终抱着平和与积极求知的态度面对生物,尽管期间也遇到了困难(孟德尔遗传定律有相关计算,推理),但还是通过找老师,同学帮忙一一解决,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即便高考结束一直到了大学乃至工作后,我一直对生物这门学科饱含浓烈的兴趣。
现在回想起高中学习生物的经历,不得不说是我的生物老师让我重拾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她是一位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扎着马尾的年轻老师。(据不可靠小道消息她刚刚本科毕业不久)虽然年轻,但她讲课很沉稳,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她经常把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到课本内容中以便我们更好理解,同时一手漂亮的板书和栩栩如生的画图也让我大饱眼福,每次临近考试她会带我们进行系统地复习,整个过程中所讲内容详略得当,且总结到位,复习完总会对所学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感谢您,让我重新唤起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与好奇!
如今工作之余,我通常会在b站搜一些生物相关的视频,进入神秘的生物世界,继续探寻这无穷的奥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