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着精英旗号,灌输成功学的知识付费是耍流氓?

打着精英旗号,灌输成功学的知识付费是耍流氓?

作者: 创客匠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6:46 被阅读0次

应该是这几年吧,16年开始知识付费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罗振宇罗胖的《时间的朋友》在深圳卫视作为跨年演讲登上深圳卫视创下极高的收视率,从那时开始,知识经济便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按道理作为一种比较新的经济形式,这是一件好事,但我却发现知识付费并没有减少大家的焦虑,反而由于知识付费带来的焦虑越来越多了。

知识付费,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变成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受众,仔细想想这和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过去人们从书本学校获取知识,后来慢慢有了各类培训班辅导班,但随着知识总量的急剧扩张,随着互联网与我们的交互方式越来越紧密或者说成本越来越低时,人们希望有人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服务来帮助我们过滤多余信息,提供有效信息。

从身边的案例或平台的一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得出来,知识付费的受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并且集中在本科以上学历。这些人最渴望得到知识但同时也是现在中国最焦虑的一批人。举个简单的例子,你随便刷个朋友圈,都能看到朋友圈一大推学英语打卡行为,有什么“英语流利说”,“薄荷单词”等等,我不知道在现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个现象怎么样,反正我知道我身边工作几年的朋友同学都在打卡。再举个例子,有这么个公众号叫“十点读书”,是我前段时间才关注的,我一看共同关注的好友居然高达41位,要知道我的微信好友也才总共500多,光这一个公众号在我的好友圈内就快有10%了,可想而知其影响力不小。

根据一些咨询机构的数据调查,未来这个产业还将继续有发展空间,是个几百亿的盘子,现在做这个产业头号交椅的人叫罗振宇,他创办的得到是一个知识付费平台,目前估值应该在50亿左右,其次各类英语类培训服务也占据很大一部分市场。总结一下,一般知识付费会集中在两块地方:专业知识服务和观点类知识服务。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知识付费的发展是一件好事,能看得出来很多人慢慢厌倦跨年演唱会这种传统的娱乐形式,而转向跨年演讲这一类知识服务;不论是英语学习类的知识服务还是读书类的知识引导服务,初衷都是好的,但现在慢慢发现如果不能正视这类知识付费背后的逻辑,焦虑感会越来越强。以下是我的一些观点:

1.知识打卡行为说到底是一种任务而不是最终目标,就拿英语学习来说,各类付费服务APP都会或多或少提供打卡活动,但是这件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而不是日复一日的打卡行为,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的话,即便打卡1000次英语水平也不会有质的提高,因为说到底打卡是一种被动行为,而学习从古至今都是一种需要自己做的事情,如果想依靠打卡能实现学习的最终目标,那无疑是非常搞笑的。我之前也尝试过每天打卡的行为,但是我发现有个问题,我们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在打卡这种形式上,而忽略了真正要做的事情。

2.那些打着精英旗号,给你灌输各类成功学的知识付费全都是耍流氓,比如什么100天让你怎么怎么样,7天教你怎么怎么样的。我们都听过一句话: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好不过这一生。这一类知识付费往往是切中了一二线城市白领焦虑的这种伪需求,提供这种实现财富自由的伪话题。这类付费知识千万别听,你越焦虑越想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真相,但真相是这些东西并不能解决你的焦虑,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没事少上知乎。

3.知识付费的崛起一方面也反应了人们变懒了,想把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一种快餐行为,想有人帮我们整理好一切,而我们直接得到最终的结果,但这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都听过:知道很多道理,依然好不过这一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文章或者知识服务只提供了结论而没有提供原因和充分的论据,就像我之前看到吴晓波频道中一篇文章他引述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中的一个论据: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再生物学上的差异。这个道理乍一听感觉很有道理,吴晓波也对此作出了一点解释,但事实上要真正理解这个结论是需要通读这本书的,这本书的结论尽管只有一句话,但里面涉及的原因解释相当晦涩和难懂,但如果只是知道这样一个结论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经过前面通读并理解的过程。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心学的大家王阳明曾说过知行合一,光知道是没有用的,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听讲写作业,并且还要做实验。但现在知识经济有个致命的缺陷,你只听了结论,这种结论过两天也就忘了,你很难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上学的时候好歹还有个考试还检验你学习的成果,但现在的知识经济没有,因为它知道你不喜欢考试,不喜欢被检验的感觉,所以全部免去了。

5.现在各类引导读书类的公众号特别多,可能也是这两年读书这个事被人鸡汤化和精英化了,各类读书会,书单铺天盖地,很多时候会让人有种错觉,跟着刷一刷这类文章貌似自己也差不多读完这本书了,但实际上读书感悟是别人的一种心路历程,是不能被复制的。其次就是读书被精英化了,在我看来读本书和出去看个电影都是同样性质的精神输入,想看了就翻翻,不喜欢看书也没关系,撸串喝酒也没毛病,没必要太仪式化,我有时候觉得这个社会给人的这种精英框架很不好,它规定你成为精英就应该看书,就应该怎么怎么样,说到底这是一种行为绑架或道德绑架,为自由而读书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

希望知识付费带给社会的是人们求知欲的不断提高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营销手段和焦虑贩卖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打着精英旗号,灌输成功学的知识付费是耍流氓?

    应该是这几年吧,16年开始知识付费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罗振宇罗胖的《时间的朋友》在深圳卫视作为跨...

  • 你为学习知识付费?抱歉,你只是在浪费时间。

    大约是2016年的前半年,“知识付费”这个词就火了起来,打着“服务于终身学习者,快速获取行业知识”旗号的在线学习A...

  • 远离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耍流氓的男人

    李志,二十八岁,就职于一家老国企,有按揭的住房,有一辆十几万的车,虽然算不上多帅气,但是沉稳温和。二十七岁的小莉通...

  • 爱情该有的样子

    好的爱情不是借着在乎的幌子,打着爱对方的旗号去灌输你的自私和占有欲。 爱是自律,是相信,是理解,是小事...

  • 打着孝顺的旗号

    今天病房里很热闹,有个年近九十的阿婆的两个儿子在病房里动手打起来,一个跑一个追,一个哭一个叫。 很多人的都围在一起...

  • 打着爱情的旗号

    今年过年都是在家里蹲,亲戚朋友也没有走动来往。不过好在现在网络方便。没事儿大家打打电话,视视频!相互关心问候同...

  • 别再打着"爱"的旗号耍流氓了

    有时候我也想写点关于爱的字句, 可是真到提起笔,铺好纸的时候,却不知该往哪儿写起... 索性就随便写点,各位看官也...

  • 打着算卦的旗号勾搭

    那一夜,我一不小心打了一个瞌睡,从19点睡到21点多。 醒来打开微信,收到他发给我的一首歌--Comforting...

  • 培训等同与收割

    培训等同与收割,打着创业、学习、职业规划、辅导、成功学旗号的赚钱培训都属于收割智商税。 为什么这么多收割的人呢? ...

  • 将你所渴望的,成为指引你生活的光

    在越来越多的书籍打着“成功学”的旗号充斥着市场时,我们渐渐对所谓的“成功学”有了一点点莫名的不信任。那些“一个亿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着精英旗号,灌输成功学的知识付费是耍流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rb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