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09年来新乡,到现在已经15个年头了,15年,足够让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长大成人,15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也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城市从陌生到熟悉。
而我却觉得好像我并没有融入这个城市。
真正在这个城市中开始生活是从16年儿子出生时,闺女也正好要上幼儿园,终于要定居到这座城市,还记得自己是有些期待的。离开了自己一直“嫌弃”的农村,我也是一个城市人了,然而却让我发现,这座城市没有接纳我。
虽然我还是在河南生活,但是河南各地也有不同的方言,河南话并不是所有的河南人都会说,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河南话究竟怎么说。记得刚上班的第一年,班里有同学举手说老师我的bei掉了,我一愣,杯子掉了回家再买个呗,这是我下意识的反应。同学却说老师是xx拿了,我没办法写字,他不给我。在他们的口中bei指的是笔,我不认为这是河南人对笔的表述,可能仅是工作的这个地方的人说这种话,虽然到现在我接受了这样的说法,还是我还是不能理解。
把笔说成bei还是简单的,有时候自己想表达的,别人也会听不懂。语言无法得到有效沟通,会听到一些人描述另外一个人时,会说他“没change shi”,这是啥意思?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办公室正好有我的一个老乡,我俩还就这个词语探讨过,最后无解。这是形容一个人的什么?我不知道。出门和邻居们说话,或者和孩子沟通时,我尽量使用普通话,一些口头性的形容词很少使用,一方面我不知道如何用他们当地的话形容,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怕存在误解。这是让我觉得与这个城市有距离的地方。
经常在网上刷到河南商丘的一个巴基斯坦的媳妇,在中国生活了五六年,一口河南话,还有一个德国人无名,河南话也是说的贼溜,一对比,我一个正儿八经的河南人却不会说河南话。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河南人。
交际圈逐渐越来越小,不仅仅是我,包括孩子爸,在这个城市没有亲密的朋友。当然是有高中同学和初中同学也在这个城市工作,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尤其我一到周末更是需要围着孩子转圈,和朋友的距离越来越疏远,内心还是想找学生时代的朋友,可是知道一切都回不去,现实中的距离已经阻挡了我们,甚至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在老家上班,是不是没有这种情况,我可以离亲人近一点,但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光景吧!
也会羡慕小区里有的宝妈之间很熟络,自己好像就是融不进去他们的交流中,于是也放弃了,有时候碰到附近的人,也想过是不是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但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成年人或许有时候对人际交往会变得很敏感。也会羡慕别人在这座城市中的友情,但我也会安慰自己,少一些交际,留一份自己独处的空间吧。
虽然自己没有融进去,但我希望孩子有一个朋友,所以每次孩子说去找谁谁玩的时候,我都会同意,我也会告诉他们多交一些朋友,这样成长的路上不会孤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