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小的家也不错》这本书里,很多的观点都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不谋而合。
作者用的护肤品,都是小样,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空间。
从这一点上,我就窥探到了自己的贪婪。
我用护肤品,极少用小样。没有考虑空间节省的概念,而是觉得,既然买,我就买正装的,一瓶小样,用的时间短,我还要多几次来买,时间和精力都不行。用正装,也显得自己不缺钱。
一个护肤品的使用上,就可以看出自己的问题,我的贪婪,虚荣,和怕麻烦的懒惰。
一个人所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再说冰箱。作者的冰箱几乎处于空的状态,这给人一种物尽其用的感觉。体现的是节约和惜福。而我的生活方式呢?冰箱里堆的东西很多,尤其是双十一满减,或者超市促销,我能买很多自己其实用不到,或者分量太多的东西回来,放冰箱,然后一周或者半个月去清理的时候,发现,原来我还买过这个啊,但也只能扔到垃圾箱里了,不是过期就是已经变质了。
应该是缺乏安全感吧。所以才会喜欢把冰箱塞的满满当当的。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如果一个人的房间是乱糟糟的,胡乱堆叠的,那他的心也是一样的,充满了陈旧的往事和尴尬的回忆。
如果一个人随随便便凑活用一样东西,那说明他缺少一份自信和自爱。也难免会让别人也小瞧你。
所以不要因为贪小便宜买很多自己不需要的,或者需要很久才能用完的东西。买自己用得到的,精致一点的。少而精。
明确自己的所需,不为外在的商家的套路所动摇。坚决不买自己不需要的,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东西,以后我可能会用到。珍惜当下,不要为未来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就开始买单。
作者在书里说:“我觉得比起不断的购买,不如长久珍惜一件物品更加适合成年人的生活。当抱有眷念、小心地对待事物的习惯,以及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觉悟,就能使自己保持充满自我的个性。”
我们很流行一段话,很久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是外境给予的一种心境。现在,我们都浮躁了,一件衣服,一件物品,随意的买,可能在被丢弃之前都不会用一次。亦或是,穿了一季,不再跟随潮流了,就被束之高阁了。
我们缺乏对物品的敬畏之心和惜福之心。
小居室生活,是一种不浪费,只和自己喜欢的物品在一起的居住方式,从今天开始断舍离吧。也许会对物品有敬畏和惜福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