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师最近解读了一本叫《关系科学》(relationship science)的书,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与民间的认识非常不同的结论。
婚姻幸福与各项因素的关联度如何?
你的另一半的个人素质,对你们关系好坏的预测强度(等同于关联度),只有5%。
你自己的素质,强度则有19%。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关系是个主观的判断,你眼中这个关系好不好,其实更多地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对方。
几项个人素质是:
1.对生活的满意度
2.抑郁和无助感
3.负面情绪因素,是否容易发怒、感到痛苦之类
4.是否过分担心这个关系,比如总在评估关系好不好
5.是否不愿意跟对方在一起
6.年龄
7.焦虑感
8.自尊心
9.有没有正能量
而我们常见的那些硬指标,像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预测强度都很低。
不过,个人素质指标远远不如两人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重要。关系因素的预测强度高达45%。最重要的几项关系因素是
1.感受到的,对方忠诚度
2.亲密
3.感激,也就是能跟对方在一起感受到很幸运
4.爱
5.性的满意度
6.感受到的,对方的满意度
7.冲突
8.感受到的,对方的响应度
9.信任
10.投资
结论:关系成果与否的影响因素中:对方的因素<你自己的因素<你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好关系不是匹配出来的,而是构建出来的。
看完文章之后,没有完全理解个人因素和关系因素边界在哪里,感受是很主观的东西,感受到对方的满意度,既是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也是个人因素。
关系是构建出来的,是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而坏的关系往往是已经失去了关系中的一些很重要因素,例如信任、爱、性等,所以,看似是事后的分析框架,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
万老师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超越个体因素,从互动和行为模式着手,对于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或许能从中悟到幸福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