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一半的仪式感是靠奶茶撑起来的。
《央视新闻》调查过上海27家主流奶茶品牌,“1杯奶茶=13块方糖”,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质量太次喝了对身体不好,点了不喝因为要谈正事,排队太久浪费时间。
被奶茶“祸害”中国人,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利害,买来奶茶也只拍不喝。
只是年轻人没想到,侥幸躲过了奶茶诱惑,最后又在夏天深夜的烧烤摊前栽了跟头。
《中国烧烤大数据报告(2015)》/ 大众点评“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有人说,这句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
一提起夜宵,脑海中最先冒出的食物,烧烤一定跑不了。
“吃点饭,喝点酒,说的都是往事。”
烧烤,总与夜生活、夏天、朋友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前不久,以烧烤为主题的纪录片《人生一串》火了,豆瓣评分高达9分,被观众称为真正的中国版“深夜食堂”。
影片讲述了祖国大江南北的烧烤,以及烧烤背后,那些平凡的与不平凡的人生。
1
中国烧烤,流派众多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烧烤江湖”当然也存在各种流派。
从食材上分:有肉食派、素食派、海鲜派……
从烤制方式上分:有炭火炉烧烤、火盆烧烤、窑炉烧烤……
从地域上分:有东北流派、新疆流派、四川流派……
南北流派有着大大的不同。
北方的烤串讲究量大实惠,大块大块的肉,普通人一般吃个十几串就饱腹了。
南方的串则相对精致,讲究入味,串都是一把一把地吃,一口撸完一整串,吃上几十串才过瘾。
这种南北烧烤流派的差异在烤玉米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在北方,烤玉米论个,啃起来才有感觉。
在南方,则是把玉米粒穿成串来烤。
再细分起来,你会发现,就算是同一省份、同一城市,烧烤的流派都大不相同。
以四川为例,烧烤流派还要分出宜宾派、乐山派、峨眉派等。
宜宾派是有名的“把把烧” ,不按串计价而是按“把”。
串在烤前很少腌制,在翻烤过程中加上各种重口味调料,且火势要旺,不断翻转,这样烤出来的肉才外焦里嫩。
峨眉派则大为不同,是烤前先用调料将肉腌制好,烤制过程中则不再加入其他佐料,烤熟后刷上一层油就可以上桌,讲究原汁饱满,味道清淡。
乐山派则是根据不同的食材,变换着不同的烤法。有的是生烤,有的食材则需要烤熟后再抹上一层油,进行二次加工烤制。
从食材上分,流派就更是五花八门了。除了常见的肉食、素食,在沿海地区,还先兴起了海鲜派。
在广东湛江,生蚝是当地必不可少的一道烤品。
生蚝本身肉质Q弹,放到烤架上经过加热,蚝肉渗出汁水,再配上最佳伴侣蒜蓉,别具风味。
除了生蚝,烤大虾、烤皮皮虾等也备受食客喜爱。
在上面撒上椒盐、孜然、辣椒面,嗦一嗦外壳,海鲜的鲜味儿掺杂着各种调料的味道,令人神往。
除了这些常见的食材,还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暗黑”烧烤。
天底下,就没有中国人不敢烤的东西。
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蚕蛹。
东北人说:“一个蚕蛹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三个鸡蛋。”
咬开皮后,一股咸香的味道流入嘴中,别提多香了。
在广西,烤猪眼睛是一道特色烤品。把几颗完整的猪眼睛串在一起慢烤,保证其不爆裂。
烤好的猪眼睛一整颗塞入嘴中,一口咬下去,滚烫的浆汁喷薄爆出,那口感,撒尿牛丸都不能比。
而在重庆,最特色的当属“烤脑花”。
一小盘脑花里,放上配菜,加上调料,麻辣鲜香。入口鲜嫩软糯,口感介于豆腐和豆花之间,可又比它们更香更鲜更软糯。
在江苏徐州,人们讲究吃啥补啥,羊的“下半身”就是他们最喜欢的烤品。羊球(也有的地方叫羊蛋)、羊腰备受欢迎。
流派太多,汇成一起,成就了中国的烧烤文化。
2
中国人的烧烤情结,吃的是美食和回忆
在中国,无论走到哪个城市,你都会看到路边有烧烤摊。
夜幕降临,一张张桌子支起来,灯火中弥漫着烟雾和香气,食客们陆陆续续涌上来。
都说众口难调,烧烤被全国热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那老少咸宜的美味。
而好的美食,一定是用心做出来的。
在四川西昌,凉山小猪肉是小二哥烧烤的特色。
精心挑选的新鲜猪肉,连皮带骨剁成大块,用小米椒、蒜蓉、盐,腌制半个小时,再穿上长长的竹签,把肉直接放到火里烤。
浇上菜籽油,等带皮烤制的小猪肉烤至金黄,就是最好的火候。
外焦里嫩的口感,让人看着直流口水。
在云南,最受欢迎的是昭通小串。
和我们常吃的肥瘦相间、粒粒爆满的大羊肉串不同,小串几乎只有一小层肉紧贴在签上,店员每天都要穿个一万五千多串。
专门采买三岁左右的小黄牛的肉,用特制的卤汤里腌入味,将小串放火上不停地翻转,烤至六七成熟,再撒上云南最辣的干辣椒提味,轻轻松松几十串。
在辽宁,烤干豆腐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素烧烤。干豆腐皮可以卷一切:香菜、金针菇、大葱都是标配。
飙哥烧烤家中的干豆腐,是李姐每天去十公里远外的小镇采买原料、手工制作的。这样保留了豆腐最好的香味,制成的干豆腐皮超薄柔韧。
用这超薄的干豆腐皮,卷上炒好的辣椒丁、火腿肠、金针菇,四种材料混合在一起一口塞进嘴里,别提多畅快了。
很多人说,其实吃烧烤就是吃那么一份记忆中的味道。
“岁月就tm这么走了,比发际线褪得还快。”喝了点酒的食客这样讲。
社会的改革,城市的变迁,很多小时候熟悉的事物都在一点点消失,而那些几十年来风雨无阻的街边小摊,则成了人们最怀念的场景。
在湖南长沙,烤韭菜能让姑娘们暂时放弃减肥大业,穿着睡衣飞奔到楼下。
烤小菜最忌讳没耐心,火大了要过劲儿,火小了不好烤熟。过水的韭菜,撒上湖南人最爱的辣椒,在火候正好的时候端给食客,是长沙人最流连忘返的味道。
食客们说,他们吃过很多大店的韭菜,但只有这些小地方,味道最好。
附近的很多建筑都拆了,这无名烧烤小摊还是十几年来不变位置。
“小时候的味道都没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它。”
在长春,还有特色的炭缸烤土豆。
一串串土豆放进炭缸中焖烤40-50分钟,烤至九分熟,出锅刷上秘制酱料,再回炉熏蒸。
原始的土豆烤法,把人一下子拉回童年。
很多食客说,在城里真的很难看见这样烤土豆了,能吃到这样的美食真的很有回忆感。
在湖北,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茄子妹儿,她家的烤茄子,独树一帜。
采用秘制的调料,每天新鲜熬制蒜蓉酱,烤茄子时再打上一个鸡蛋,让蛋液流淌,保证茄子的嫩滑。
经常光顾茄子妹烧烤摊的段哥说:
宜昌现在很多美食都已经消失了,我每天到这儿来,看到茄子妹还在,就会感到比较温馨。
就像我们搞音乐的一样,一首歌听久了,感觉是不一样的。
如果再说十年,茄子妹不在这儿了,那她就会变成一个回忆的符号。”
3
烧烤,集结了人间的烟火气
人生如串,串如人生。吃烧烤,品尝的是生活本身的滋味。
在烧烤摊上,没有精致的伪装、没有讲究的礼仪、没有严苛的阶层,只有轻松热闹的氛围、可口的美食、熟悉的亲友。
这就是生活本身的质朴,这就是普罗大众喜爱的舒适。
下班后一起吃烧烤,是朋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熟悉的人,邀上三五伙伴,到店不多说,一句“老规矩啊”,老板就懂了。
语气中充满好友相聚的那种快乐与惬意。
有时候,和同一帮人在同一个地方一起吃东西,才能吃出最熟悉的味道。
忙碌了一天之后,和朋友们吃吃烧烤畅谈人生,仿佛一切的烦恼都随风而去。
烧烤摊的摊主,也有着属于他们的“烧烤人生”。
当食客们回家之后,热闹不再,繁华褪去。摊主们独自收拾起摊子,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就这样孤独着也热闹着。
在烧烤里,有他们的十年如一日。
凌晨就去市场采购食材,熬夜制作调料、穿串儿,个个干劲十足。
能被食客们喜欢,是他们自豪的一件事。
他们也有的遇见了爱情,相互陪伴支持,开起了夫妻作坊,茄子妹和覃哥就是因“烧烤”结缘的一对恩爱伴侣。
虽然有时生活艰难,前路难料,但她们被烟熏红的双眼还是闪耀着希望。
“生活嘛,总会一点点变好的”,这是他们的信条,相信也是无数普通人的坚强与倔强。
在这里,容忍失望,也收留眼泪。
在这里,寄托情感,也存放思念。
在这里,人们在这里颓丧,也从这里爬起。
就像纪录片中东北的军哥那句自问自答一样:“你知道我为啥这么黑吗?”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给文章点个赞吧,为那些在烧烤桌上,笑过、哭过、喝醉过的美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