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公司成立了新项目组,声称要做一个新产品,而这个项目组开始一共只有四个人:一个负责运营的组长、一个产品新人(我)、一个全栈工程师、一个内容编辑
当时的我正被两个小项目搞得焦头烂额,被拉去做新的东西既烦躁又兴奋;
烦躁的是刚做了一次失败的拉新活动,6个小时新增了一万多用户,但是由于微信的防刷机制被警告了;另外,我跟进的官网新版本需求文档重做了好几次还没有确定下来,正为要不到排期发愁…而这个新项目只有一个产品一个运营,让我感觉很不正经hhh
# 不过,作为产品新人能有机会从0到1做一个项目就足够让我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一、MVP版本
立项之后,我们紧锣密鼓地评估需求,调研竞品(包括同产品形态和同用户属性的),评估之后决定先做个MVP试一试。
半个月后,勉强能用的MVP版本上线了;
随后的一周,数据向我们证明这件事还算可行,68人报名,内容完成率78%,作业全部完成率30%,超出预期!
我们都知道这种产品形态和内容是可行的,可以继续下一版本迭代了。但那时候临近春节,只能推到年后,这也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思考。
春节期间,我对MVP版本的个人表现做了复盘,由于我经验不足,很多逻辑上的问题没有想清楚,导致上线前还在改改改,上线前一晚模板消息接口还没申请下来,还有一些体验上的问题本来想好了却因为时间而没有解决……不过,在趟过这些坑之后,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进步了,下次一定会做的更好!
二、C端V1.0
MVP证明了需求的可行性,V1.0之前也应该准备充分,先是梳理了产品链,了解我们的上下游都有哪些产品,哪些和我们比较像,最终出来了个不太标准的图
产业链然后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V1.0中的内容是否继续对话式交互?我们的产品里应该有什么?
1、V1.0是否继续沿用对话式的产品形态?
这期间我看了很多对话式交互的小程序和app。
发现除了原生的IM类产品,最多的是“对话体小说”和“对话式新闻”产品:
对话体小说:在聊天中插入角色、旁白等,叙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传统文字小说中用户需要同时记忆几种角色,往往开始阅读时对各个角色的人设模糊,对话体小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这种形式编写复杂,所以目前很多对话小说篇幅都比较短,并且都是“原创对话小说”,对用户开放编写功能,并给予奖励开放打赏等【妖鹿说、迷说、快点阅读、KilaKila、有毒】
对话式新闻:与对话体小说不同,新闻资讯类的产品和Siri等语音助手很像,赋予产品“人”的属性,把产品塑造成一位很懂用户的人,为用户推荐可能喜欢的新闻。产品内增加了很多互动标签,不同标签对应不同的消息,是以有趣的互动感代替效率,帮助用户深度阅读新闻。但是这种产品形态的缺陷也很明显:阅读效率低、推荐不一定合理,不适合广义上阅读新闻的用户【Quartz、下文】
总结一下,它们的优点就是:场景感强,有角色代入感。所以,这种对话式的交互形式是可取的。
对话式学习页面2、我们的产品里应该有什么?
沉浸感
大学生从了解一份职业到找实习是个痛点,MVP版本小实习的定位是一款帮助大学生找到实习的产品,我们当时告诉用户你在实习时会遇到什么人、哪些事,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传达给用户这些内容,所以MVP版本还是一门课程,是把纯视频的课程硬生生拆成一条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但仅仅是内容形态的改变足够有竞争力吗?能抓住用户吗?
在这期间我们研究了“小说”,为什么小说能让用户沉浸其中呢?传统小说一般有两类内容:角色说的话和旁白,角色又分为主角和配角,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看小说都希望主角有光环附体,说明读者把自身代入到了小说中,他们把自己当成了主角。
再看传统课程,传统课程里只有角色(老师)说的话,而且对用户来说,这里的老师只是配角,只有要他们自己才是主角,所以我们就把用户的头像插进来编成了故事,在V1.0中增加了这个。
传统课程还缺的就是旁白,旁白的好处是:能把生硬的内容串联起来,能让用户有种沉浸在小说中的快感。但当时我们的内容形式是没有旁白的,所以旁白也成了V1.0中的一个重要迭代点。
互动性
我们依靠小说体能让用户沉浸其中,还缺什么?其实在MVP中,我们忽略了对话式交互带来的沉浸感,当我们把用户的头像搬上去,放到内容流里,这时候用户看到我们用他的角色说了很多话,他就想要控制自己的角色,会期望互动。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作业几乎是唯一的互动形式,学生做完老师批改,这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作业在实习这个场景中适用且好用,所以直接被搬了过来,但被改了个更符合实习场景的名字——任务。
另外,还参考了对话式新闻的功能,做了单选卡片,用户点击不同的选项会收到不同的回复。
C端页面截图所以,小实习一定要是一个场景化、强互动,以“发现职业兴趣”为目的的产品,未来的功能也会围绕“互动”这个点来做。围绕这些,我们迭代了“不只是看起来更像产品”的V1.0
三、后台V1.0
考虑到数据和效率提升,还搭建了后台。由于第一次接触后台的产品设计,唯一可以参照的是主站产品后台,所以找到我的Leader开通了后台测试账号,好在小实习在课程班期逻辑、支付逻辑上与主站是相似的,所以上手很快,在深度使用了两天主站后台后,就把整体的框架梳理好了。
但最复杂的是:主站的内容上传只需要在一个富文本编辑器里解决。但小实习后台拥有多个角色,每条内容对应一种内容形式,内容更多样(文本、图片、音频、选择卡片、任务、图文链接、气泡链接、选择题…),如果在富文本编辑器里解决很容易出现BUG,还要保证上传效率与易用性。最终参照了“对话小说”的编辑器,在它的基础上优化了天数之间的切换、角色的添加与整理、内容的插入与预览,提升了效率和易用性。
总结:这次后台设计遵循的几个原则:逻辑性(功能模块和内容要符合逻辑)、易用性、易懂性(功能名称、图标易懂)、提升效率
四、C端V2.0
V1.0之后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为用户穿插了一些任务,但人工批改效率极低,原因是现有的任务筛选逻辑只能选择课程、班期、单个用户,批改完一份任务进入下一条,下一条的逻辑遵循的是筛选后的顺序(参照音乐播放器),由于用户报名时间不同,完成任务的时间就可能不在同一天。那么助教可能上一条批改了任务A,下一条批改任务B,再下一条又是A,不停的分神看题,效率奇低!
# 解决:增加了“任务名称”标签,在标签下可以统一批改同项任务。同时还新增了快速批改标签,助教可以插入删除标签、自定义标签内容,编辑好话术一键粘贴。
2、V1.0只有“固定开班”,也就是交了钱要等统一开班,大家的进度都相同,V2.0准备加上更适合移动端的“随报随学”,报名即可进入实习。两者的内容完全相同,但页面逻辑不同
# 解决:如图
页面状态# 还有问题就不展开了
解决完问题之后开始确定V2.0的功能,整理了之前一直在收集的用户反馈,发现很多用户都提到:回看内容太麻烦,如果看到Day13,去找Day1的内容下滑的手指都酸了。
首先,看到这个问题先想用户是不是对内容天数不满,认为天数太长,从他们完成任务情况来看不是的;再看用户为什么有回看的需求,是真的想回顾想复习,还是觉得某条内容有价值,想看这条内容。
在进行了一次用户访谈后得出了答案,两者都有,都需要。且对于一款学习时长不短的学习产品来说都要尽快上线!so,收藏和目录功能确定了
然后,由于内容上要更具有互动性、天数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所以创新的做了移动端回复,这个功能有两个好处:1电脑提交流程繁琐,任务简单时更适合直接在移动端输入,2从V1.0就打算突出“互动性”,将用户的话插入到内容中会让他们更有参与感,于是,这个功能也敲定了。
除此之外,还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优化
由于一些原因,项目只跟到这里,作为这个项目唯一的PM我很自豪,感受到自己飞速成长的同时也发现了能力的不足,这几个月让我欣慰的不是画原型、写文档、流程图等硬技能的提升,而是理性思考,我是一个感性的人,确实感性让我理解人文,让我具备强大的同理心,但理性的分析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感谢小实习!祝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