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才发生的事情,我最善意的解释是什么?”任何情况下,这句话都可以让你柔软下来。
发现最善意的解释,这个过程能教会父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感受、担忧和冲动),而非孩子的外在表现(言语和行为)。
而且,父母在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在教孩子做同样的事,引导他们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例如想法、感受、感觉、冲动、记忆和印象。
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来自对内心的感知,因此,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表现,就是在为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应对问题打下基础。
选择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最善意的解释并不是要惯着孩子,而是要在重塑孩子行为的同时帮助他们提升对未来至关重要的情绪调节能力,同时也不影响亲子关系。
从最善意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孩子情绪失控(即情绪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时,他们都需要通过父母的眼睛来为一些问题找到答案。例如:“此刻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到底是做了坏事的坏孩子,还是情绪有些崩溃的好孩子?”孩子通过认同父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形成他们对自身的看法。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自信,感觉自己是好的,我们就要告诉孩子,他们的本心是好的,哪怕他们在行为上存在问题。
在挣扎中,我们要去学着找到自己的好,这件事的意义无比重大,因为这么做能提升我们反思和改变的能力。
人首先要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感到安心,然后才能做出好的决定,而最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就是被认可为好人。
你的本心是好的,孩子的本心也是好的。只要能在尝试改变前认清这一真相,就不会走错路。
我们本来就是好人。
执着于完美,就会错过成长。
《看见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