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

作者: 林小二的读书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07:06 被阅读0次

    以前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

    也看到过过很多家教很严格的家庭,还记得中学的时候,一个同学因为逃课被叫家长,老师还没有下课,家长就冲到教室把她从座位上扯到走廊,然后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声和拳打脚踢。第二天她依旧来上课,再也没有逃课,而且她爸爸来学校的时候,看起来他们关系依旧很好。

    在超市和街上偶尔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因为各种原因哭闹家长顺手就打了孩子,有的家长下手真的不轻,然后丢下孩子转身。孩子还没有擦干眼泪就哭喊着爸爸妈妈,走在前面的家长还会恶狠狠的说:不听话的小孩,我们不要了。孩子依旧在后面跌跌撞撞的跟着,一边哭一边喊妈妈。

    还看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长打了孩子,然后告诉孩子:爸妈也不想打你,都是为你好。孩子红着眼眶,懂事的点头去拥抱。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用同样的方式打了你,几分钟之内你就能迅速的化解情绪,然后接纳他吗?

    很多在童年时候长期被身体/精神暴力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心理学的解释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图抢劫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事件发生后几个月,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仍然对绑架他们的人显露出怜悯的情感,他们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并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Christian竟然还爱上劫匪Olofsson,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

    新闻里常常看到很多被家暴的人一直坚守,但是在被解救之后他们还是会回到那段充满伤害的关系里。这样离不开让自己痛苦的人的情况,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受虐者会为了逃避责任交出自己,从责任所带来的恐惧和未知中解脱。

    在充斥着身体或者精神暴力的原生家庭里,孩子从小就被“教会”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然后在自己的其他亲密关系里继续发展这样的循环。而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1.恐惧 2.害怕 3.同情 4.帮助

    在亲子关系里,也能看到这样的历程,父母突然的暴怒或者冷暴力,会让孩子陷入恐惧,然后在不安的环境里,身心都受到威胁,然后体谅父母的不容易,都是为了自己好,开始理解这样的行为,最后自愿陷入这样的关系里,不能自拨。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新闻,一个被妈妈打到满身是伤的孩子,在医院救治还想着要回家,他含着眼泪说想妈妈。

    关闭了新闻页面,我看到一个孩子对妈妈最纯真的依恋,还有一个已经被驯服的灵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斯德哥尔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vlk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