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龙雪山脚下,有一个远古造山运动时期留下的大峡谷。峡谷里峭壁悬崖鬼斧神工,山洞林立森然如梦,谷内有奇石珍禽,有清溪碧树,美丽至极却罕有人知,当地人称其为东巴谷。
谷内的景致美丽非常,主要居住的是纳西族,此外还有僳僳族、他留人、摩梭人、普米族、藏族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村。这些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清晨的民族村祥和美好,将你从睡梦中唤醒的,是蝉鸣鸟叫。勤劳的阿嬢,踏着晨光洒扫庭除、生火煮饭,生活的气息弥漫了整个村庄。清风吹拂着原野的小草,远处的玉龙雪山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万木渐渐苏醒,林间小路上拓着树木修长的影子。
雪山下的夏天,微凉,清晨的阳光有些温柔,天蓝得格外耀眼,老爷爷穿着民族服,头上插着鹰羽,坐在民族广场上悠闲地抽着水烟,时而唱着歌儿,不知是用了哪个民族的语言,只觉歌声嘹亮有民族韵味,他们的生活自在舒畅。
民族村的民族院落各具特色,傈僳族汉子在院子里展示着上刀山下火海的本领,伸向高空的云梯由锋利的刀搭建而成,勇敢的傈僳男子从容自若地登上了云梯的顶端。
他留族的“姑娘屋”充满神秘色彩,听闻每个成年的姑娘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姑娘屋”,要与七个小伙子在床上睡着谈恋爱,决定最后的取舍。
普米人家的酒香从院中传来,尝一口,美味甘甜,再配上荞麦饼、烤土豆等下酒菜,就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东巴谷依然保留着女系氏族的特点,女人下地干活、做家务,男人则在家里看书或者做手工。因此谷内的能工巧匠数不胜数,他们将自己做的手工制品拿出来卖,渐渐形成了匠人街。
匠人街是原始商贸的集货买卖地,店铺有浓厚的民族特色,首饰、皮毛、铜器、木器等工艺品琳琅满目。
这里还有带着树木芬芳的东巴纸、用东巴纸制成的各种精美笔记本、用东巴文写成的东巴经……因为东巴谷还是东巴文化的传承基地。这里有东巴文化传承人——东巴。
"东巴"纳西语意为"祭司",以父子传承或师徒相传。他们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主持者,又由于他们掌握东巴文,集诵经、舞蹈、绘画、雕塑、天文、地理、历法于一身,也是纳西人眼中的智者,唯一能与神对话的人。
在东巴神院里,慈祥的老东巴会为来往的游人祈福,诵经烧香。年轻的东巴用传统的竹签书写着神秘的东巴文。
泛黄的纸张,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在这里流传,诉说着先民的勤劳和智慧,传递着千年不朽的文化传奇。
东巴文化能延续至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纳西族女人下地耕田,操劳家务,而男人只在家里闲坐读书,过诗酒人生般的生活,可谓“男人负责貌美如花,女人负责赚钱养家”。
主外又主内的纳西族女人虽然辛苦但很有地位,而男人们从事文化及手工艺制作蔚然成风,到处都能看到精美的手工制品。
东巴谷还有一个迷人的裸美湖,在雪山下显得格外蓝。桥上的吊桥遗留了岁月的痕迹,或许是因为横跨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故称临波桥。
站在临波桥上听听风声,看岁月沉淀下来的那抹蓝。将自己融进自然,审视一段过往的时光。
离东巴谷仅15公里的丽江古城里,也有一个“东巴谷”,这是泊心云舍·文苑的专属主卧。房间结合纳西纺织工艺与东巴谷造型来装饰,给人一种整洁大方而不失灵巧,简约现代而又独具民族风情的质感。
万物有灵,木石有情,东巴谷融谷、峡、洞、石、树、水之灵,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缩影,也是灵魂之浴的天然浴所。
休息区的那盏台灯,都浸染了草木的气息,用原木制成的灯架,用竹子编织的灯罩,通透自然,暖色灯光从缝隙徐徐透了出来,如原野中的流萤。
木质家具与具有民族特色的摆件相契合,东巴画在墙上释放着自己的魅力。
作为亲子房,房内配有儿童洗手台、儿童椅、玩具木马等设施,孩子也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走进东巴谷,放下手机,亲近自然,与孩子一起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