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我正在厨房蒸馒头,我听到闺女给老闫说话:爸爸,我姐姐她们准备从商丘直接坐机场大巴先到机场,在机场溜达一圈再坐大巴到郑州市,再来咱家。
(事情的前因:大妹家三个孩子和闺女约好的去重庆玩,机票已订好,需要她们从商丘来我家集合,第二天一早去机场)
闺女说这话时是笑着的,我理解的是她没想别的,只是觉得姐姐这样安排挺好玩儿的。
我没想到老闫反应可大,嗓门大,情绪激动,嗷嗷乱叫:不从商丘直接坐高铁来郑州,还拐到机场,这不神经病吗?
有时候同样的话,语气,语音,语调不同,反映的意思就截然不同。老闫的语气明显是很不满,声音还高,我都被吓了一跳。闺女明显没想到一句话惹得老闫发怒。如果闺女不提这事,那几个孩子也不会直接告诉我们咋安排的,他们中间拐哪儿了我们不也不知道吗?
闺女的脸色不好看,老闫没话找话地又问一句:这是谁的主意?(语气明显柔了)闺女回一句,不知道。这架势一看,闺女已经没有和她爸谈话的兴致了,老闫看闺女不想理他,我在厨房忙着。说实话我也不想理老闫,因为我也嫌他不会接话儿,老闫回卧室了。
我表面上没表态,心里却波涛汹涌,我们总是强调孩子不喜欢和家长说话,好像孩子有多不懂事似的,真的都怨孩子吗?就像这件事,我们听到孩子的安排,可能心里不认可。即便是心中不认可,我们可否先接住闺女的话,和闺女一起想想姐姐们为啥这样做?他们有哪些心理需求?这个过程不是挺有意思吗?下次闺女有啥话还想跟爸妈说。
此刻没有比“同理心”更重要的了,当家长在心中多问自己一句“把自己当成孩子,我们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就不会认为孩子的行为不可理喻。
然后我又问了闺女,当爸爸说“神经病”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闺女说,心里不舒服,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决定,不可以这样否定对方的人。当时就觉得以后啥事儿都不想跟爸爸说了。
我说,是啊,乖,我也没想到你爸爸说句恁没水平的话。你觉得你爸说完后,后悔了没?他是不是也觉得自己错了?
闺女说,也许吧。
闺女,如果咱一起分析一下爸爸的话,他最终想表达啥意思呢?
闺女说可能是因为担心他们几个,不想让来回跑,觉得不安全呗。
我感谢闺女冷静下来之后对爸爸说的话进行翻译,让孩子知道,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要具备一种能力:对身边人语言的翻译能力!
最后在一家三口心情都好的时候,我又向老闫表达:你今天的表达如果能直接表达对孩子们的担心,我们听完会比较舒服;同时就算你不支持他们这样做,最好在微信里直接告诉他们你的担心,告诉他们怎么做是安全的,而不是在我们面前发牢骚!
事情过去了,可能有人认为这都是一句话的事,都是小事,我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其实真不是,我们的生活受一句话的影响太大了,往往是一句话没接好,然后情绪受影响,然后家里的氛围受影响,然后家庭关系受影响。
期待导师班第二阶段课程,院长将带领我们重新看待自己的“家庭生态系统”,检索家庭中的“污染源”,建设家庭生态的“绿水青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