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目所能见的反思WG类作品中,更多的是在WG中遭受批判与不公正待遇的人,他们想把自己悲惨的经历记录下来昭示后人,也有对自己过往的追思与割舍。那些经历折磨与侮辱的岁月,时时涌上心头,夜夜浮现于脑海,不是不想忘记,是不能忘记。所以,能动笔者在晚年往往会将自身经历付诸文字,且都饱含深情与苦痛。
“他们把劳动当做惩罚,那么,他们五一劳动人民又是怎么看的?”
类似这种反问书中有很多。作者一直在追问,经过文革那场大动荡之后,那些举着“造反有理”牌子的狂热红卫兵们可曾忏悔与反思,在文革已过去了四十多年之后,他们身在何处?现在作为长者的他们,又以怎样的姿态去教导他们的后人?
让笔者感触良多的是作者朝思暮想的丈夫寄来的揭发信,在人人自危、充满险恶与龌龊的年代里,给以希望的也就只有自己认为最值得灵魂托付的人,在作者看来,这个人就是曾给自己爱情满足的丈夫。可是,他不管不顾自己的感受,“大难临头各自飞”,私下调离了兰州,“文革”爆发后,又在四川洋洋洒洒写下大字报寄回兰州,实在无法想想那日埋在人群中细读丈夫写给自己揭发信时作者的感受,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天崩地裂!同时,我也看到在特殊年代里很多人为了自保,不惜践踏他人躯体,更有甚者,与自己的亲人“划清界限”,反目成仇。看到某人被批斗时,则不惜一切群起而攻之,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人性啊,在集体无意识的喧嚣中,你到底有多阴暗?
让我更为震撼的是,作者先生在四川因“武斗”太厉害待不下去,又返回兰州,回到自己曾经嫌弃、揭发的妻子身边,而作者又跑去车站接他。其实作者似乎一直在抱怨、乃至觉得她先生是无情无义之人,矛盾的是,也认为是因为政治因素让他们分开,且在分开后流露出对他的爱慕与思恋。这种矛盾是时代的产物,更体现作者对给与自己爱情满足的先生久久不愿割舍的情愫,足见其情之切、爱之深。
作者多年后回忆以往遭到的不公正待遇时,一直在用一种近乎人之常情的反问为自己辩护,声讨那些整人、陷害人的尖丧尽天良者,但这种辩护在风卷残云的时代大潮里,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实乃时代不幸,民族不幸!
作者虽写的是自己的回忆录,但在书中也会穿插一些当年的政治环境和时代氛围,这对非人文学科出生的人来说,已难能可贵,这不仅是作者历史的见证,也是作为历史的经历者,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材料和借鉴。
22年的酸楚与艰难,22年的坚守与面对,22个春夏秋冬的日日夜夜里,饱受煎熬与磨难。实在无法也不敢去想,作者坐在台下听“右派改正报告”时的心情。同时,得到平反后,作者感激拨乱反正给自己命运带来的变化,包括刻意去拍的那两张照片,这是否是作者想要与过去的所有不愉快、不公正说再见?跳动的字符中充满了欣喜与激动。那是充满理想与希望的八十年代,那是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挺过来的人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着祖国大地,饱受磨难的民族又开始抖擞抖擞精神,迈出向前的步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