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看的,想逃避,但是出于好朋友的邀请,还是坐进了电影院。
中午好友请我吃了红烧排骨砂锅,米饭有些干硬,我认真的咀嚼,排骨倒是很嫩,但我还是借助筷子,将盘子里的排骨翻来捣去,直至碎开才入口,排骨很好吃,只是我吃饭的心情很复杂,自然也就变了味。
“叔叔怎么样了?”
“阿姨怎么样了?”
从某一天开始,这两句话成为我们聊天内容中的固定语式,这一次,是我先发问,还是像往常,表演最不经意最轻松的样子,但是她好像破功了,回答的一点也不轻松。
“北京的医生打电话来了,下一次去是最后一次化疗,接下来就在家了。没什么办法了,只能想办法多开吗啡,后面疼的时候,家里还有足够的药。”
可以想象,叔叔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她接下来也要请一个很长的假期,用来做好最后的陪伴。
我问“很疼吗?”
她回答“我爸,55岁的人,跪在地毯上两个小时,捂着肚子一动不动,汗如雨下,疼啊。”
我边吃边听她讲,不是不礼貌,而是午饭不吃,身体会坏的。身体坏了,家里就没有人照顾我妈了。
我们坐在电影院里,位置很舒服也很靠中间,可以说是绝佳的位置。屏幕亮起来的时间竟然比电影开始时间还晚了3分钟,然而看到1个小时的时候,我就在看表了。
药神的情节真的很老套,可以说是老掉牙,主人公开始是图财的小人,图财是因为穷又遇到了事,他身上有必不可少的懦弱,当然也有善良的本质,后来被感动,成了不顾自己的英雄。只是以往电影中,主人公没有卖药,尤其还是治疗白血病的救命药。
其实,很少有家属,让病患自己排队去买药的,除非迫不得已,因为家属恨不得告诉他们,只要你的病好了,整个世界就好了。
勇哥说,他相信之后会好的。相比勇哥使用大屁股电脑的时代,现在一些化疗药确实进了医保,但依旧有很多化疗药、靶向药没有进医院或者是进了驻扎在医院的私人药店却没有真正进入医院,进入医保,更有国人根本吃不到的进口靶向药。
对于药,我不是医生,更不是药神,仅仅了解了皮毛。但那句“穷病”,可能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了,今天的职工医保和农村医保对于大病的报销比例都很高,对于低保户等特别贫困人群的照顾,是他们基本可以不花钱就把病看了。
尽管如此,昂贵的自费药,依旧足已击垮一个家庭。就算吃得起最贵最好的药,病魔,也未必战胜得了。
癌症有很多,不是每一个癌症患者都幸运的还有一把救命药可以寻找。正是因为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还有这样的靶向药物可以持续治疗,所以在片中,每一个口罩背后,都是遮住也能感受到的求生欲。
可能是因为年轻,对世间的眷恋大于牵挂,所以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格外平静的。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艺术创作中,我看到的都不是死有多可怕,而是活着有多艰辛。虽然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病痛,早已剥夺为人的尊严,还日渐增加肉体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痛苦。这个时候,一把将死不死的药,意义很自私。
整个影片中,最让我难过难受难以控制的地方,就是老吴在病房里清创时嘶吼出的疼痛。老吴半夜起来,看了一眼他的孩子笑了。
然而作为长大的孩子,我没有办法看着父母受病痛之折磨,就像老吴半夜,多看一眼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渴求一样。只是一个想多看一眼,一个想少看一眼。
最后,愿我们都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