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墓兽,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镇守墓葬的神兽,那么需要镇守,就说明有外来入侵者,这个入侵者是谁呢?
古人认为,阴间有各种野鬼恶鬼,会危害死者的鬼魂,因此,设置镇墓兽的目的,首重辟邪,以驱逐凶邢,以佑护亡魂之安宁,又有添禄的意思,所谓“天之禄籍,长终汝身”,希望来世继续享受富贵荣华。
一般,镇墓兽依照镇墓兽的造型、功用、于墓室中陈列的位置等,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式镇墓兽、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汉式镇墓兽、隋唐的复合式镇墓兽。其中,楚式镇墓兽与复合式镇墓兽,为两个发展高峰,汉式镇墓兽为过渡期。
楚式镇墓兽
image楚国漆木立角镇墓兽,伯明翰艺术博物馆藏
上图,就是非常著名的楚国漆木立角镇墓兽了,这个形制和我们印象中的镇墓兽差别还是蛮大的,因为这个已经非常久远,属于最早期的镇墓兽类型。
出土的楚式镇墓兽,最早可以上溯至春秋中晚期,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
早期的面目多不清楚,亦未加上鹿角。到了春秋中晚期,出现了兽面的刻画与鹿角。其中,兽面的使用在战国中期达到鼎盛。战国晚期,镇墓兽的数量下降,形制亦趋于简单,但出现了人面型的。随着楚国的灭亡,楚式镇墓兽的使用也逐渐减少、消失。
楚式镇墓兽的材质主要是木质和铜质,其中以木质漆器彩绘最为著名。由三部分组成:立(底)座、器身与鹿角。造型随时间有些许改变,但始终保持着三大特色。第一是在椁室内的放置位置主要在头、边箱,且总有青铜礼器、仿铜的陶器共出,缺少这些标示身份的礼器的墓葬中便无出土;一般一座墓,只出土一件。第二是镇墓兽头多插有鹿角,第三是镇墓兽底部的方座始终存在。
汉式镇墓兽
image南朝石镇墓兽,南京市博物馆藏。
西汉早期的镇墓兽多为前肢趴伏,后肢欲蹬的翼兽造型。西汉晚期出现了四肢直立、头长一尖角的镇墓兽,姿态与先前的翼兽大不相同。
东汉早期中原陶制的镇墓兽造型较统一,有尖长独角和尾巴,浑圆矮胖,四蹄踏地,动作结实稳重,似马的身躯。东汉中晚期的镇墓兽造型比例更加低矮,不再强调独角的长度尖利,甚至弯曲了起来。
复合式镇墓兽
image唐代镇墓兽,上海博物馆藏
北魏后期北方地区开创了一座墓葬中随葬两件镇墓兽的规制一,件为人面兽身一,件为狮形,蹲坐在墓门两侧。及至唐代,镇墓兽的形制急剧发展,高宗和武则天时期,镇墓兽的双肩开始塑出簇毛或双翼,顶角增高,装饰增多,人面逐渐趋于兽面化;玄宗天宝年间,镇墓兽呈现张牙舞爪、手中握蛇、脚踩怪兽、弓步站立的姿态,人面与兽面已难以分辨。宋元时期,镇墓神煞俑种类多样,流行地域广泛,而人面镇墓兽则随之少见或基本不见。
image唐朝镇墓兽
搞笑镇墓兽
这最后一类,不在严肃讨论范围之内,只是因为这一类镇墓兽的威严感不够,比如:
image洛阳博物馆
image北魏彩绘镇墓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