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一直陪在她身后,永不离开
因此她知道:他们不会离开姗仰面躺在床上,屋内一片漆黑。她睁开双眼,望着看不清的天花板,又想起了前天晚上家族聚餐的事。
那是她与两位久未谋面的舅舅的再一次见面,也是她与那位从未谋面的表哥的第一次见面。
姗的姥姥曾告诉过她:十几年前——她才两三岁的时候被妈妈抱着来到小舅姥爷家。那时两个舅舅才五六岁,兴奋得东叫西唤地告诉每位邻居“家里来了个小妹妹”。惹得邻居们都跑来看,姗就将脑袋埋进妈妈的脖颈后面——那时她很是怕生。
姗一想象当时的情景就忍不住想笑起来。
后来长大了些。她四五岁、两位舅舅八九岁。姗对于那几年的记忆不甚清晰,只能隐约地想起她很喜欢和两个舅舅抢木棍玩儿、抢自行车骑;有时姗喜欢偷偷地看着他们,被发现后小舅舅会冲她一笑,姗就立刻缩回脑袋跑到妈妈身后,扒住她的衣服不肯松手。
那几年是两个舅舅最后能打打闹闹的时光。
姗与他们再见面时两人已经上初二,姗记得他们喜欢将自己关进屋里学个没完,要不就是泡在图书馆、或是去篮球场,只有在大家一起吃午餐的时候才能见上他们一面,那时一向活泼的小舅舅也变得越来越沉默。
后来姗也上了初中。直到前天晚上家族聚餐,她都没有再见过两个舅舅。
现在姗高二,他们大二。
大舅舅没变多少,小舅舅似乎又高了些、瘦了些——姗坚信他绝对营养不良。他们的性子也还是同从前一样——一个沉默寡言,一个机灵成熟。
聚餐中途姗在大厅里闲逛时碰见过他们几次,一开始她还有些害羞,笑笑走过去。后来便开始互聊几句,姗给他们介绍了“高考改革”、并趁机向这对一个985一个211的“大佬兄弟”取取“学习上的经”。
大舅舅从小就很腼腆,只讲了要“背书、背书”;小舅舅一开始也有些局促,不知道该介绍些什么学习方法,后来在姗的不停提问下才比哥哥说得多些。谈到最后他拍了拍姗的肩膀:“没问题的。”
看他笑了,姗也笑了笑。
他们还是变了。眼前的这两张笑容,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
聚餐结束后,大家各回各家,姗站在马路边沿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小舅舅挥了挥手。
他大概是看到了,也笑着冲她挥挥手。
姗有些留恋地望着车子远去,不知道到下一次见面还要过上几年。那时候,这两个一直带给她哥哥般感觉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呢?
姗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发语音的表哥。
一位很帅气的“军校学生”。
虽然今天是第一次见面,他们却聊了许多——当然大都是关于生物学习方面的。
其它学科不说,至少在生物——这个令姗最头痛的选考科目上,这位高考生物只扣了两分的表哥,无疑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当然,姗也从他那里得到了最详细的生物“学法指导”。表哥一本书一本书地给她讲了对应的学习方法,又“笑”她在都在市重点高中了还这么紧张。
姗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位哥哥,阳光、温柔、又清醒。大概是因为学武警的原因,他似乎不太爱吃饭。
姗想到这里就笑了起来。前天晚上表总是看着她跑到隔壁的餐桌上劝爸爸少喝点酒——不过姗跑得确实有些太勤了。
聚餐结束后还是要告别的。姗盘算了一下,明年、甚至后年,她能见到表哥的机率都很小很小。
注意到表哥正看着她,姗回给他一个微笑,就上了车。
打开车窗,一栋栋大厦在眼前一晃而过。冷风灌进来,姗的眼睛有些湿润,不知道是不是被风吹的。
姗不再往下想,卧室里一片寂静。
她合起双眼。
每次想到舅舅们和表哥,一种温暖的、又有些伤感的情绪就涌上心头。姗有些遗憾不能和他们一起长大,又有些庆幸还好他们是自己的亲人。
因此她也永远知道:他们将一直陪在自己身后,不会离开。
因此她知道:他们不会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