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怎么可以讲这么羞羞的事情
作者:star
你知道《红楼梦》第六回是讲了多么羞羞的事情嘛?你又知道第五回对于整篇小说是有多重要?这些都不提,太黄太暴力自己去看【宝玉第一次哦,看什么都是色色的,不过写的很文艺也很赤裸】。我们今天讲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这其中有不少有意思的事!
意淫,是一种真正的高雅的爱情
意淫,是《红楼梦》原创的词汇,但后来演变成一个多义词,其词义、词性、用法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回的难点是“意淫”。意淫是什么?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原先是把这“意淫”看成是精神恋,是柏拉图,很相似于今天的“网恋”。今又反复阅读原文,对自己的观点有所修正。书中的警幻仙女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兴趣,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情痴,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这里,警幻仙女把淫(爱)分成两类:一类是世俗之爱,是以达到性的满足为目的的,可称之为“性爱”;另一类为意淫,是以无功利、无条件的尊重、爱护、信赖异性为前提,以获取灵的满足为目的的一种真正的高雅的爱情。
“灵的满足”,是意淫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很难用用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达,爱的双方只能“心会神达”,即李商隐的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也;这是双方灵魂的相互重叠,相互依偎、相互絮语、相互聆听、相互偷换,相互撞击、相互慰藉、相互融化,从而导致牵挂,痴迷,陶醉,相看两不厌,“镇日无心镇日闲”,“彩线难收面上珠”的情景。这种境界就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就是哥哥心里有妹妹,妹妹心上有哥哥;就是彼此的精神乐园。进入了这种爱情境界,就是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发痴发狂,砸了自己的命根子——通灵宝玉那样的情景;就是妙玉在中秋之夜的夜游,后来的走火入魔;就是《西厢记》中莺莺在夜半三更偷听张生弹琴时的那种感觉:“风吹铁马檐前动”、“梵王宫殿夜鸣钟”;就像安娜在与渥伦斯基幽会时脸上发出的灾难临头时的可怕的光……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各对应的什么人?
【原文: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正册判词之:
秦可卿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巧姐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王熙凤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贾惜春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迎春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贾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元春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钗黛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史湘云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副册判词之: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又副册判词之:
晴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如何理解「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幅对联不是单独出现的,跟它有关的还有一幅画,叫做「燃藜图」。这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学问家刘向,晚上一人暗中独诵,来了一个老头,把拐杖一吹,燃着了,借着光俩人见了面,老头授之以洪范五行之书。画这个人物故事,乃是劝人苦读的意思。
那么跟这联子一配,什么意思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字的书要读,没字的书也要读,就是人要致力于学,书里书外地苦读,这个事情不死不休。【要知道,我们宝玉哥哥可是从小看西厢记,“吟”诗作对的高手】
这种修齐治平的人生观很不符合贾宝玉的口味,确然。他是旷逸之士,陶靖节李后主一般的人物,眼见「读」字前头加一「苦」,便有几分不快,刘向读书的那个劲头,在他看来是不太值得颂扬的,正所谓暴力读书不可取,又看到这幅联子,嚯,不止书本之上,书本外面还要求索「文章」、「学问」!这就更觉得把读书这个事情庸俗化了,因此就很不耐烦。
但这是贾宝玉的意思,不是曹雪芹的意思。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曹雪芹是创作者,第一流的创作者,创作者是小说世界的仲裁(创世者),其第一美德就是公正。也就是说,克制住「用自己的价值观煽惑读者进行判断」的那种激情,把呈现出来的妍媸,交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理解评判。
那么试问,作者自己何必还要让小说里再出现一套自己的评判系统呢?这不是把自己也矮化成礼教阐释者(道学先生)一类的人物了吗?这一段高明就高明在,自己不评判,但是做评判的搬运工——让人物生活的环境去评判他。
曹雪芹本就「世事洞明」,如果没有。请问《红楼梦》是怎么写出来的?曹雪芹如果自己都对世事与人情极端厌恶,他津津有味地写各种人物的心理、行为、动机、背景、欲望、焦虑,写金陵十二钗的各种性格风情,又是为了什么?
换句话讲,作者本人必须首先是世事洞明之人,才可能写出世事洞明之文,作者本人必须是对世情人间极为关注之人,才有写出世情小说的心理驱动。这不是公子哥儿茶余饭后的消闲,是作者倾尽一生心血去努力的著作。倘若曹雪芹本身只是贾宝玉一般的人物,那不要说后四十回了,前八十回也没有!
【书本固然重要,但是世事洞明更重要。不能只顾读书,而忘记了人间冷暖】
红学很大,能读一点是一点
换个角度去看红楼梦,红楼梦本就讲的是一群小孩子的故事,如果换做青春期教育的角度看,就别有一番滋味。作者把这个年龄段的心理描写的很透彻,把那个年龄段想问又不敢问的事情全都曝晒在阳光下。推荐去听下蒋勋老师讲解的红楼梦,让你能够想起你的童年,更能够让你反思当下的教育。
一本书,一部电影。关注我,与你分享每一部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