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二字一直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可能是因为从小爱阅读,小学刚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就频频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对中等成绩的我来说,是非常难得能在课上有姓名的。所以每次老师读范文的时候,我的心就扑通扑通的跳,希望这次优秀作文里面还有我。少时的写作都是被逼无奈,往往规定了格式题目和内容。在这其中,我的最爱就是写想象类了,小脑袋瓜里像是装着说也说不尽的新鲜玩意儿。还记得第一篇上报的文章就名为《假如我会七十二变》,从题目中也一目了然,这篇作文的灵感来自于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对少时的我,写作是小小的我的唯一闪光点。
高中以后我很少再被要求写些什么了,只是偶尔会在当时最流行的QQ空间里面闲聊几篇。看客寥寥,也很少再有夸赞的声音出现。倒也是会一时兴起买个日记本开始记,不然是几天、几周忘了写,不然是某天突然有感,一写好几页。大概是话痨体质,写起来经常停不下来,往往是因为时间关系,或者外部干扰才悻悻的罢笔。
对青春期的我,写作是我宣泄压力的出口。非常同意老师在课上说的,写作是思考的过程这句话。对我来说,写作也是帮我看清楚自己的一种途径,写作让我更懂自己。
上大学以后写的更少了。二十一世纪缤纷的网络世界和各界综艺几乎完全挤占了我的私人空间。打开一部剧或者一个综艺,看完至少也要两个小时。播放时候的声音往往给我一种‘热闹’的感觉。屏幕上的世界就像我的孤独病吗啡,让独在异乡的我感到没那么寂寞了。空闲时间没有了,静下来写作的时间更是消失的无影无踪。偶尔发一个微博或者朋友圈,便会觉得殚精竭虑,短短五十个字都是一点一点憋出来的。
可见要想泯灭小小天赋,简直是轻而易举。以前写作真的是全凭着一股劲儿,有了情绪才写,有了灵感才写。去年读过村上春树的《当我在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读后才恍然明白,原来专职作家是每天要写,每天固定时间写,每天写起来像我工作一样的。这才知道,凡事凭着灵感和运气是难以持久的难以进步难以变现的。写作虽是爱好,但要想把爱好变成特长,是离不开日复一日的重复和循规蹈矩的练习的。若是想以写作为生或贴补家用,那必然是要好好下一番苦功。村上春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平凡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