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爱》”
1、
《爱》这篇散文,是张爱玲1944年和胡兰成热恋期间的作品,原文刊载在上海《杂志》上。
和张爱玲别的作品相比,《爱》的风格显得那般“另类”,《爱》全文仅有三百四十五字,但在文章的开篇处,张爱玲却着重强调道:
“这是真的。”
这四个字显得是那般突兀,什么是真的呢?张爱玲并没有明言。
有意思的是,在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之怨东风》一章中,还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那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后,胡兰成讲给她的关于胡兰成庶母的身世:
胡兰成的庶母,是杭州塘栖一家富贵人家的小姐,父亲在当典里做朝奉。她容貌俏丽,又家境殷实,待到她成年后,做媒的人差点踏断门槛。但她本人眼界极高,父母又总是挑三拣四,因而来提亲的人都被拒绝了。
一日,她在河边看杏花的时候,忽然偶遇了邻家亲戚家的少年。少年隔着数步向她打了个招呼,她知道这是被自己拒绝过的众多提亲者中的其中一位,少女心里一惊,颇为不好意思地回了几句。
恰是少年出现时,她那低头一抹的娇羞,让少女明白了自己是女身,她怀着既感激又羞涩的心理逃也似地跑回了家中。
若是没有故事中,那个担当人贩子的亲戚,少女和少年之间,大概会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倾城之恋了吧。
可惜。
那年四月,少女的娘舅来到少女家,言说想接她去东陽与表姊妹为伴绣花。
少女不疑有他,只以为是探亲休假罢了,谁曾想,她的娘舅却将她骗到绍兴嫁给了城里一富室为妾。
姑娘哭喊、吵闹都无济于事,在她二十二岁那年,她遇见了自己心动的王子,却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幸福。
在此后的日子里,少女又被几次转卖,直到遇到胡兰成的义父,才算安定下来。
从富家小姐,到被几次拐卖,加上她的娘家破落反倒要依赖她补贴为生,一生不如意的她,性格变得极为泼辣,连带着对自己的子女也怨气重重。
正处于热恋中的张爱玲听着她的故事,大抵是有一丝感同身受的吧,或许老人正在思念: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在张爱玲心中,那是胡兰成庶母一生的遗憾,但绝不能成为她的遗憾,所以在故事的结尾,张爱玲才会为这段悲惨的故事弥补上一个她设想的结局:
少女在千万人中,等到了她心爱的少年,不早不晚,时间刚刚好。无需多余的话语,只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不经意间,就这样情定终生了。
在最好的时间,遇到最好的你,说一句:是你就好。
真美啊。
2、
回过头来,咱们再去看那一句“这是真的”,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张爱玲在解释故事是有真实事件支撑的,也可以理解为张爱玲在告诉自己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一定会像结尾那般美好,绝不会留下胡兰成庶母那样的遗憾。
与其说,《爱》是张爱玲讲述的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张爱玲在借由“爱”这个主题,在诉说自己的人生,与时空对话。
张爱玲的爱是热烈而非理性的,她在得知胡兰成有多个女人的情况下,依然渴望着胡兰成的关爱。
但胡兰成并不是一个专情的人,他爱着生命里每一个出现的女人,并不想为了张爱玲改变自己,观念的不同,使得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情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于是,感性的张爱玲,用胡兰成的素材跟未来的胡兰成和自己,来了一次跨越时间的对话。
3、
一生一世一双人,多么理想的爱情状态,这大抵是张爱玲对胡兰成对深切的期望了吧?
对于张爱玲而言,胡兰成就是她在桃树下遇到的那个少年,她希望在自己老去之后,自己和胡兰成的这段恋情能成为她少女时代最宝贵的回忆。
一段理想的爱情,要经过相遇、相识、相恋到相守的过程,当我们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它远比金光闪闪的财物要更加珍贵得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爱玲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跨越时间长河,在千万人当中,刚好遇到对的那个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