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的大名是很早就听到过的,但现在才真正地去接触他的作品。读完他的《包法利夫人》,各种情绪像乱麻一样缠绕在心头,无法理清,有悲愤,有怜悯,有哀伤……我是佩服福楼拜的,他的笔触细腻,将一个少妇偷情的故事按插到一个历史的舞台上,有对历史的批判、有对人性缺陷的揭露。包法利夫人像是被那个时代腐朽气息引诱的牺牲者,但除去特殊的历史背景,包法利夫人又是人性缺陷扩大化的产物,所以,即使在新的时代,我们依旧能从社会中找到包法利夫人的影子。
严肃来说,不能将小说概括为一个纯洁的少女不断堕落、挥霍无度、“偷情”的故事。“偷情”这个字眼太简单、太粗俗,它不能承担福楼拜在爱玛身上倾注的深刻的内涵。我更愿意说这是一个女性不断追求爱情的故事,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主人翁迷失了爱情,也迷失了自己。
既是一个追求爱情的故事,我们便来谈谈小说中的爱情。总的来说,我觉得它是虚妄的:
“爱情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好像永远都没法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历来文学关于爱情的故事太多,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文学中的爱情好像都过于戏剧性,歌颂爱情的坚贞与伟大,像是一座矗立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丰碑,美好而只能被瞻仰。《包法利夫人》让我看到了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苦苦挣扎。爱玛耗尽一切苦苦追求爱情,可她从未明白爱情是什么。她的爱情观来源于文学、来源于小说。爱情是纯洁的,可她的爱情无法脱离物质以及表层的美感。“她觉得世上是该有地方专门出产幸福的,幸福就像一株特别的植物,生长在那些沃土之上,移到别处就会枯萎”。同理,爱玛的爱情亦是如此,她追求爱情的“甜言蜜语”、情人的英俊洒脱,以及爱情中的极度享受。她追求的爱情像是漂浮在半空的云彩,看似美丽,实则没有任何的厚重感,一吹即散。
有人说“爱情只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却是女人生命的全部”,这句话用在爱玛身上再贴切不过。爱玛两度沦为爱情的奴仆,她为了情人、为了爱情不计一切,想方设法,她的爱情炽烈、固执,这种不计一切的固执让人气愤,但又让人同情着,当她死去,她的两个情人在睡梦中安稳如初,好像他们与她从未有过交集。“我们到底应该为爱情倾注多少?”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气愤地抱怨“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在我看来,永远不要把爱情当做生命的全部,对于爱情的追求不在于付出多少,而在于心诚,心诚地对待爱情、心诚地对待你爱的那个人就够了。同样的,若一个人不曾心诚地对待你,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套路。爱玛的爱情有几分诚意,因为不“诚”不“实”,也就虚了。
爱玛的爱情注定是悲剧,她的爱情观建构在缺乏真实的文学中,她的爱情是虚荣的,经不起生活的重重考验,而她沉浸其中法自拔,因而无法辨认谁才是真的爱自己,谁才值得自己去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