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
作者 黄有璨
第三记 运营的一些核心技术&工作方法
●第三记 运营的一些核心技术&工作方法
■3.1运营要掌控自己做的事
■3.2运营必须具备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意识
■3.3关于内容运营
■3.4PGC和UGC
■3.5内容的“组织”和“流通”
■3.6转化型方案的写作方法
第三记 运营的一些核心技术&工作方法
3.1运营要掌控自己做的事
一个特别特别靠谱的运营在着手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的时间,会尽力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而一个靠谱程度还没那么高的运营,则有可能正好相反——他会将70%的事情付诸于不确定。
运营,往往就是通过很多看似琐碎无趣的事情,最终赋予了一个产品闪耀的光芒。
3.2运营必须具备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意识
什么是数据分析?所谓数据分析,无非就是界定清楚了你要评估的度量有哪些,然后需要知道你可能有哪些维度去看待这些度量,偶尔可能还需要在不同维度和度量间交叉做一下分析和比对,最后产生结论,把结果用图表等方式呈现出来就好了。
什么是度量?度量就是具体数据指标,它通常表现为某个量化过后的数据值。
什么是维度?维度是去看待这引起指标的不同角度。
3.3关于内容运营
1.内容运营要做的事
2.内容运营要关注的两条线
短线,是尽一切努力促进内容的被消费,好比绞尽脑汁地写好一篇搞笑的段子,让人看完后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而长线,则是以一系列长期、持续的内容为载体,面向用户建立起一种识别度和信任感。
为了做好“长线”,必须要明确你的内容边界(如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并给你的内容打上某种风格化的标签。这个事,就叫作定位和调性。
3.4PGC和UGC
在互联网行业中,有且仅有两种内容生产模式: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d,专业内容生产模式)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d,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PGC是你雇了一批员工或付费请了一群专栏作家来生产内容的方式,好比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或少量内容型产品,如好奇心日报等;UGC则是开放地任凭你的用户去发言和生产内容,你再从中去挑选和甄别优质内容的方式,好比社区和论坛,如知乎、豆瓣等。
3.4.1UGC内容的生产
在第五个环节,鼓励和引导更多用户加入生产,这里可做的事又有几个维度。
一是在产品和方案等各种层面加强引导。比如新浪微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把自己的那个“发微博”的输入框放在页面顶部,暗示你:在微博里,你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发微博。
二是不数以千计制造话题,借助话题来引发用户参与的意愿。
三是要通过“造典型、树标杆”的方式来为用户树立榜样。
3.4.2PGC内容的生产
1.内容运营除考虑调性和定位外,还要考虑单篇内容和长期内容两个问题:
●在相应定位下,如何做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长线来说,如何保证优质内容生产的持续性和做好长期内容规划。
2.单篇内容生产步骤
3.5内容的“组织”和“流通”
3.5.1内容的组织
理想情况下,一个具备大量可消费内容的内容型产品内部,对于内部的组织,可能会分为4个层次。
1.单篇内容的组织&标准建立
在这个层次上,常用的手段,是对于内容的样式、构成等进行一系列标准化的约束,通过这些约束让内容整体风格、阅读体验看起来更一至、更有识别度,质量更有保障,甚至让内容生产的效率更高。
2.相关内容的聚合
在这个层次上,常用的手段有专题、话题、相关推荐、精选等。总之就是找到一个足以点,去把N多单篇的内容组织聚合到一起,然后整体打包并推送展现给用户,由此放大整体内容的价值。
3.整体内容的导览和索引
当你的内容基数已经足够大了之后,用户的访问行为很可能将不再是一种“我给你推送啥你就消费啥”的被动行为,而更多会成为一种“我想自己来找点儿我想要的东西”的主动行为。此时,我们必须要在内容的组织方面更多考虑如何更好地迎合用户的这种主动访问行为。
主动访问式的内容消费行为也分为两类:
一是“闲逛”式的,即用户在访问时可能没什么特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发消磨时间,就想随意看看。二是“目标导向”式的,即用户在访问时就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或者就是为了查询某个特定资料。
围绕着用户“闲逛”式的行为,我们的内容组织解决方案可能比较适合通过信息流这种可以随意刷新、随机获取信息的方式,或者比较突出热门话题、官方推荐、最新最热等内容方式。
而围绕着用户“目的导向”式的行为,我们的内容组织解决方案则可能更适合通过分类、加强搜索体验和导引等方式。这样的方式,重在给予用户一条明确的路径和查询线索,来帮助用户可以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3.5.2内容的流通
所谓“内容的流通”,就是当你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内容后,你可能需要考虑以某种方式让你已有的内容可以流动起来,通过流动令之展现在用户面前,从而让用户可以发现和消费它。
内容的流通有两个维度:
一是对内的流通,即在本身的产品内部,内容可以如何更好地流通起来并与用户形成匹配。
二是对外的流通,即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或手段,让我们站内已有的内容可以流通到外部平台去(如微博、朋友圈),带来内容的传播和用户转化。
在内容运营上,无论是UGC型的生态还是PGC弄的生态,我们最终希望形成的,都是下图所示的这样的一个循环
3.6转化型方案的写作方法
所谓转化型方案,就是这个方案的目的是特定的,它被写出来的唯一意义,就是要引导用户完成某个特定行为,俗称一次转化。
3.6.1短方案的写作
要把短方案写得达到及格分以上,能带来比较好的转化率,其实并不太需要多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华丽的辞藻,只需要懂得一点点写作原则,再找到合适的写作切入角度,再用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表达出来,就足够了。
3.6.2中长型方案写作
方法1其实是一种方案写作结构和递进逻辑,参见下图
方法2也是另一种略有不同的方案写作结构,参见下图
方法3是把用户在一个转化行为前可能会面临和思考的所有问题都依次列出来,然后一一对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服用户。
3.6.3标题党和段子手
在过去的时代,做内容的人都愿意把时间用于去琢磨SEO怎么做,以及怎么能搞定核心的内容分发渠道,借此迅速获得巨大的访问和流量,在他们眼里,“内容”应该是为了如何快速简单粗暴地获取流量而服务的,至于内容本身的价值如何,并不重要。
今天人们消费内容的入口,慢慢已经从百度变成了朋友圈或知乎这样的地方,这个事和SEO开始不存在关系了,相反,决定你的内容能不能一个内容能否被更多人消费,不再取决于分发渠道,而往往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内容是否足够好,足够能让人愿意转发和推荐。
换句话说,内容本身的价值、打动力,与内容的传播、用户消费几率等,已经越来越合一了,用户在内容面前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而不再是渠道。一个内容能不能火,本质上越来越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认可它、传播它,而不是核心渠道是否能够推荐它。
标题党如果已经给了用户一个你一定无法兑现的预期,这必然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如果连续几次感觉到被标题党欺骗,就会对这个号失去信任。在用户眼中,你天然就已经是一个更喜欢哗众取宠、为了骗点击阅读而丧尽天良的存在。
在当今情况下,应该注意几点:
首先,内容本身的最大力量在于其通过持续内容输出面向用户构建起来的某种强烈的“信任感”。
第二,内容的核心打动力和穿透力,往往来自于内容生产者不同于他人的、极度细致入微和深度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内容生产者,也一定要让自己先拥有足够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学会从更多的角度、视角去看待、分析一个既定的事物,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技巧上。
第三,你应该把内容当作一种“与读者交朋友”的形式。
最后,一个做内容的人,其个人价值会与他依靠内容获得用户认可的能力成绝对正比,而只会与他依靠内容吸引用户眼球的能力成阶段性正比。
前者短期可以爆发,迅速获取流量,但时间长了,用户感知其实很弱,作为用户也很难与之形成很深的信任关系。
对于喜欢做运营人的四点建议:
●要相信内容的价值和力量,不要只把内容当作一种工具和手段,以“让我做的内容能得到用户认可”为导向,而不要以“让我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眼球为导向”;
●把内容当作一种“与用户交朋友”的手段,每次做一篇内容或推荐一篇内容时都想一想,假如你现在面对一个最好的朋友,你是否愿意把这篇内容推荐给他?以及你会怎么推荐?
●让自己更有节制,让你做的内容更符合你的本心,尽量多做自己喜欢和相信的内容,不要逢迎讨好,也不要一味自High吹牛。
●把体验新奇有趣的事物和对之持续进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要从细节中去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理解对细节的刻画、呈现和渲染往往才是内容的打动力所在。
3.6.4撬动用户互动的8个原则
关于撬动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8个指导原则
目录
●第一记 运营是什么
■1.1运营几大模块
■1.2如何理解运营
●第二记 如何理解运营
■2.1运营工作者的思维意识
■2.2运营的工作材质
■2.3运营者三大内在杠杆
■2.4运营者需要的思维●第三记 运营的一些核心技术&工作方法
■3.1运营要掌控自己做的事
■3.2运营必须具备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意识
■3.3关于内容运营
■3.4PGC和UGC
■3.5内容的“组织”和“流通”
■3.6转化型方案的写作方法●第四记 运营的一些规则和逻辑
■4.1运营3条规律
■4.2社区/社群的运营路径和逻辑
■4.3顶尖运营到底懂得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