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现在我们每天屡见不鲜,去哪里都要出示健康码。对手持红码,绿码的进行管控,保证出行安全有效。
殊不知在100多年以前,我大明王朝也有这样管控的例子。
公元1643年孙传庭在崇祯皇帝的再三催促下,出关进剿李自成。出关前军营里的士兵,陆陆续续的倒下,刚开始以为是伤寒,由肌肤入侵,寒至体内。老医官按照治疗伤寒的方子,导致病人日渐增多。结果自己也感染身亡。
戴口罩游医游医吴又可是他的徒弟,临危受命,就是图中戴口罩的人,才将瘟疫得以控制。
吴又可不拘一格,善于打破老祖宗的常规,这一点值得我们敬佩。初到军营发现病人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于是开了泻药。他觉得将毒物排出体外方可治愈。
但是老医官觉得他在胡闹。迫不得已他就离开军营,在城里看见满是倒下的人,在推开窗户的一瞬间,借着阳光看到随光飘荡的尘埃得出灵感。
原来人传人的途径是通过呼吸的空气,从病人口中呼出带毒的气体,再被别人吸进去就会被感染。
他本应该逃跑,因为孙传庭一句学医之人,倘若学不能致用,那学又有何用。况且世间战火纷飞,逃,又能去往何处呢?反正都是一死,不如舍身济世。
大疫之年,这就是医者的宿命。除了选择迎难而上,还有什么可选?
吴又可进入军营以后,依靠舌头的颜色来区分轻症与重症。
轻症胳膊系麻黄布条聚在一起,限制行动轨迹。重症用白布条系在胳膊上进行隔离用药治疗。两种颜色的布条的人不得随意走动。城镇军民需要佩戴口罩,开门窗通风,不得随意迁移。
文中有个细节,吴又可医师断言自己可能出不去了,把心得手稿全部交于老医官之女,让她带出来将来编成书或许后人有用。并让她系上红布条,说没人会阻拦,类似于今天的绿码。
白布条的重症士兵经过这一翻操作,病患增加数量立马减少。
看似简单的命令,真的是不容易下的。灾荒之年,人人自危,如果处置不妥当,只会让军民更加恐慌,造成比瘟疫更加严重的后果。
我想起了钟南山院士,那位八十多的老人,封城之前他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夜晚。
这是电影《大明劫》里的故事,看完后越发的觉得,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是人在变,事还是那些事,道理还是那些道理。
从过去可以看见现在,可以预测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