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走向悲剧的“暧昧”感情游戏
重温了叶京的电视剧《有关青春的日子》,对它的认知上升到了更高的哲学层面,同时,也让我不期然地联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戏梦巴黎》。
《戏梦巴黎》是执导《巴黎最后的探戈》、《未代皇帝》、《1900年》、《偷香》、《小活佛》等影片的意大利大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2003年的作品。它讲述了1968年5月的法国巴黎发生在三个少男少女身上的情感故事,这个故事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毋宁说是一个寓言故事。
伊沙贝和泰欧是双胞胎,是已经一分为二的两个个体,虽是一阴一阳,有结合的可能性,但若不尽快冲破两人的小空间,各自寻找、拓展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其结果就会是悲剧性的。而从美国到巴黎进修电影的马修正是他们应寻找、拓展的理想空间。伊沙贝曾尝试进入马修的空间,并且享受到了愉悦与和谐的乐趣,但她最终放弃了。泰欧更是打心底里自始至终不仅拒绝进入马修的空间进行交往,而且也拒绝马修侵入他和伊沙贝的两人空间。
不可否认,在伊沙贝和泰欧的那种狭小空间里,在“暧昧”的情感下,不乏存在着在伊沙贝身上体现出来的纯情与激情与创造力,但也不乏存在着在泰欧身上体现出来的砖制与冲动与破坏力。
伊沙贝和泰欧的“暧昧”,就在于他们太过于固执和偏执于一个原本的“一”,不承认已“一为分二”的现实,梦想着重新“合二为一”。就象泰欧所说的那样:他们是“连体婴”,不是“双胞胎”,就象伊沙贝所说的:他一直在我里面,我们一见钟情。
他们玩着“暧昧”的感情游戏,而这种游戏注定会走向悲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