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的标准是什么?入喉不辣嗓?还是酒后不上头?
不辣嗓,不上头还能叫做酒吗?一直以来我不知道好酒的标准,不管多贵的酒,喝多了总是会醉。今天小友小聚,喝过邱师弟带来的这款酒,我才体会到什么是好酒。
聚会在周一时就已发出,几经周折,选定在周五。
对于我来说,周五聚会,能否参加一直未能确定。周五原计划有个重要会议,我本以准备放弃参加这次聚会。周五上午会议间隙,收到钟师弟一条信息,确认能否参加晚上聚会。会议已由下午调整到了上午,想想没有其他事情安排,我便答应下来。
到达餐厅时,我才知道钟师弟并不是聚会主局人。真正的主局人是邱师弟,他早已等候多时。邱师弟坐在包厢里,留着圆平头,两只眼睛特别有神,大约三十来岁年纪。包厢里小桌上,放着两只手提袋。手提袋总体是皇家黄,浑身上下透漏着雍容华贵。邱师弟看我们进来,连忙起身打招呼:“师兄,师兄,今天我特地带了几瓶好酒,大家一起尝尝。”
酒瓶也是透漏着一种雍容华贵,一眼看去,很有一种茅台镇酒的风格。或许是因为距离茅台镇相对比较近的缘故,我经常接触到一些打着茅台镇旗号的各种酒,什么军中茅台,特供茅台等等,名字都取得很高大上,其实并不贵。除了名字,酒体颜色也在尽量向茅台靠拢,故意做成淡黄色。我原以为酒体淡黄色是好酒的基本特征,至少能说明年份很久,直到后来偶然看到一个电视节目,直接改变我对酒的认识。电视节目里,一名调酒师,甚至不用一滴粮食酒,仅用食用酒精和一堆试管,便能勾兑出各种各样的酒。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都可以,甚至连少见的董香型、凤香型都可以勾兑出来。至于酒体颜色,更像是变魔术,让它清澈透明便清澈如空气,让它微微泛黄便如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黄色,让它浑浊发黄便如陈年旧画般的黄。黑科技不止于香型与颜色,甚至可以模仿出不同的酒体效果,流畅如清水,粘稠似胶水,或者稍微粘滞如蛋液,都可以做到。从看过电视节目之后,我内心里很是抗拒打着茅台镇旗号的杂牌酒。
酒倒入分酒器内,果真透着一丝微黄,像极了茅台。我内心里有一丝担忧,主要怕是化学合成酒。其实校友聚会,喝什么酒不重要,主要是叙叙校友情。只要酒对身体无害就行。这个酒虽然浑身上下透着山寨风,可我架不住邱师弟的一番介绍,忍不住先喝了一口。一口下肚,感觉酒很不错。入口绵柔,辣而不燥,下肚之后不烧心,只是觉得有一点温热。晃下酒杯,隐约看到有一种半透明胶质挂杯,和以往喝过的杂牌酒大不一样。
这酒居然在市面上买不到。邱师弟介绍这款酒是贵州几个老板自己生产的,还不起债,拿酒抵债。纯正的定制酒,市面上没有销售。
酒是好酒的体验,经过一夜之后更加明显。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竟然没有觉得口干舌燥,也没有觉得头疼。我大约喝了半斤酒,按以往的情况,即使是一些几百元一瓶的品牌酒,第二天早上都会觉得口干,需要补充水分。而这款酒完全没有这些症状,足以说明确实是好酒。
好酒,配上深厚的校友情,人生一大幸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