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4-22

2018-04-22

作者: 云藩 | 来源:发表于2018-04-23 00:07 被阅读0次

            几周前, 我第一次见到这本UTTERMOST的新版目录。 厚厚的纸质, 透着微微的馨香, 摸起来有点糙糙的古书的厚重。 封页里面, 库珀先生悠闲的靠在沙发里, 亲和的微笑像雨后的阳光,给人一丝暖意。身着赛马服的三个女儿, 分别偎依着三匹白马, 或骑, 或牵, 环绕在周围, 笑容一如背景的蓝天, 灿烂而沁人心脾。 画面的上半部分, 铺开一片修剪齐整的草地, 高高耸立的弗吉尼亚栎树, 在深蓝的天空背景里, 悠远深遂。

            这是一幅典型的美国东南部乡村生活的图景。 几年前, 我曾经拜访过这里。 汽车从罗阿诺克的机场驶出, 一路向北, 深入到南部乡村的腹地。 新鲜的树枝抽出新芽, 白色的梨花, 粉色的杏花,一蓬蓬, 一族族, 散落在屋舍前, 树林边。 起伏的山岭上上下下, 每转一个弯, 就有几栋红墙黛瓦的屋子掠过眼前, 院落齐整, 一片片燃烧的三角梅蠢蠢欲动, 挣扎着想要爬过院墙,拥抱外面的世界。 偶尔还可以看到几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眼角调皮的掠过, 像在偷窥这远来的异乡人。

             这片广阔的原野, 竟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动。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 我开车回老家, 在临家的高速路上进了一个休息站。 站内的房子建得有点美式的味道, 不知道是因为来往的车少, 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这个休息站并不像沿途的其它站点那样满地垃圾, 反而有一种遗世的整洁与安宁。 小站被一个小山坡包围着, 浓浓的植被, 难得的幽远的晴天。竟与在地球另一端的弗吉尼亚有几分相像。 有人说, 英美世界有浓烈的乡村情怀, 所以他们的乡村建设才做得这样好。 然而我总以为, 中国人的乡村情怀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城市漂泊的人, 总盼着有一天衣锦还乡, 在故乡拥有一所漂亮的宅子, 过上渔樵于乐, 耕读传家的日子。也许是这种情结, 让我有了这样奇妙的感受。 我查了查这里的纬度, 还真与我们老家那里差不多, 难怪有这么多熟悉的花种树木, 除了更为宽阔密集的道路, 漂亮的房舍, 其它还真的有点相像。

            之后的几天, 我们参加了当地的家具展会。 一个几千人的小镇, 吸引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涌到这里。 据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家具展!人流熙来攘往, 却秩序井然,哪怕是陌生人, 擦肩而过也会递来一个善意的微笑。这里并不像一个专业的买卖场所, 更像一个行业人士的聚会。 人们轻声的问好, 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在UTTERMOST的展厅里, 不断有些本土的销售人员凑过来, 给你讲述一些公司过往的故事。 我记得有个叫Roxie Lamp的老太太, 拉着我讲述她命里如何注定要来卖灯具, 因为她的姓氏Lamp就是灯的意思, 逗得我忍不住笑出来。 展厅里有各样的酒水点心,周日早上还有基督教的礼拜活动。近二千平方的展厅, 就像一个放大的家, 让人们在其间流连, 茶叙, 似乎并不在意生意的成果。 

            我常常在想,商业应该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活动, 而不应该将生活商业化。 当地人在这一点的把握上给人印象深刻。 东南部这一带的人, 有根植于基督文化重视家庭的传统, 所以如果你有拜访当地家庭的经验, 或许会体会深刻。 女主人一般会带你参观每一个房间, 院落。 讲述各样陈设, 物件背后的故事。 其中总会有几样代表家族传承的特别物件, 让主人特别引以为豪, 讲解的音调也会随之提高八度。 你能体会到那种对生活的热爱, 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而家庭以外的商业活动, 在他们看来, 更多是家庭关系以外的一个补充, 如果两者有予盾, 一定是以牺牲工作, 保全家庭为原则的, 所以你很少见到西方人有夫妻因为工作而两地分居的现象。

           中国人的家庭关系, 仿佛是以孩子的未来为核心驱动, 而忽视了家的根基应该是夫妻。 家是两个人的结合才成其为家, 而不是孩子的加入才叫家的。 忽略了这一点, 就有点本末倒置, 家庭关系自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我娶她, 是因为我爱她, 不是因为我想要孩子了, 所以要娶她。 孩子只是这份爱自然的结晶。 中国人常犯的一种错误是把与孩子的关系看得很重要, 而忽视了夫妻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好的人, 不一定处理得好夫妻关系。 而夫妻关系好的, 基本上亲子关系也差不到哪里去。 小孩的教育, 我以为更多的是一种行为的模仿。 父母行得好, 小孩一定会有样学样, 做得不会差。 但现实是太多的父母倾心于言语的说教, 而忽视自身行为的检讨。

           商业行为, 我以为应该是家庭行为有益的延伸。早期人们为了改善生活, 衍生了以货易货的行为, 逐渐形成了商业, 可见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以前我们常说百年老店,现在说家族企业。 许多好的公司, 都是在家族几代人的打拼下, 在时间的沉淀里,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好的口碑, 就形成了品牌。 这是我对品牌的理解。 但当今对品牌的理解仿佛有点走样。 大量的初创公司,用一掷千金的媒体宣传, 好像一夜之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响遍全国的品牌。 然而这样的品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过去许多的标王,动不动几千万, 上亿在央视黄金时段砸广告, 结果砸出来的要么是问题产品, 要么就是在时间的拷问下消失得了无踪迹。 这的确应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这是我在UTTERMOST的一点体会, 人性与家庭的根基, 口碑的传承。 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品牌积累。 中国人的效率的确令人钦佩, 但如果忽视根基的传承, 舍本逐末, 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4-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wh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