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地理地貌影响着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影响着该区域的社会发展。
河南(海珠区)西北端有一片住宅区,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发展较慢,保留着不同时期的建筑,骑楼街、祠堂、青砖屋、红砖洋楼等星罗棋布,时间跨度达250年。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还能留下来给后人寻找昔日印记的的最好方式是建筑物,一个能保留在原地维持最长时间的遗产。
联鹤大街
上世纪50-90年代,海珠的这块片区被划分位工业区,有大量厂房,后来工厂倒闭和搬迁,剩下这些工厂宿舍楼,布局并没有那么规整,管理上也相对较乱。
联鹤大街的旧工厂宿舍楼,海珠这类老楼很多,都陆续加装了电梯而紧贴这些宿舍楼的地方,是民国时期的民居群,在过去,这里的河涌还不是河涌,是很宽的河道,旁边也没高楼大厦,这些民居群实际上是当时的“江景房”。
联鹤大街的民国时期民居 联鹤大街的民国时期民居 联鹤大街的民国时期民居天庆里
天庆里的这栋民居,正是民国时期利丰行老板冯氏的居所,抗战期间被迫离开,49后搬迁香港中环,也就有了现在的利丰公司(Li&Fung),我们经常看到的OK便利店和安娜饼屋正是属于利丰集团。现旧居已经被改造成养老院。
利丰创始人故居 利丰集团创始人 利丰集团龙飞里
龙飞里的这条巷,地理上叫“冷巷”,学过地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原理;核心在于巷子窄,只有三块花岗石宽度的巷子是最小的一类巷子,没有更小的。以后也不会再有,因为现代化的建筑不需要在通过这种地理+物理只是来设计出冷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各种办法去制造“冷巷”。
龙飞里 冷巷龙导通津
龙导通津,这是一个代表沧海桑田的地名;广州有很多“通津”的道路。“津”意指码头,指通往码头的道路,经过历史的变迁,这里已经没有码头,而是人群喧闹的街市;
龙导通津龙导尾街市
龙导尾街市——年味老街。这里充满了市井气息,在我看来,这就是老广的文化底蕴,“老”我看来是指老人多,原住民多。很多老一辈的文化习惯在这里体现,各类形式的店铺,再参杂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市场叫卖方式,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看到了上一代老广人的生活。
小巷网红美食 龙导尾街市 龙导尾街市潘家祠
潘家祠——清朝建筑,广州十三行首领潘家住宅,安家于此的原因是地价便宜且离对岸十三行的江面最窄,可以更方便到达十三行处理事务;因为潘家的住宅的落地,这里开始繁华起来。曾经一度有大量青楼。
潘家祠 潘家祠 地图位置 潘家祠同福西骑楼群
走出同福西路,这里是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群,其中最完好和最具代表的是——南达堂;南达堂背后的故事人物是陆祐,一个在南洋发达了的广州人。清末民初的时候,陆祐被当作猪仔卖到南洋,后来在马来西亚帮人挖矿,历史机遇就偏偏落到了这位猪仔身上,当老板觉得这里挖的差不多,已经没矿准备封掉的的时候,他认为这里还有矿可挖,和其他几位伙计凑钱承接下来自己干,最后成功发家了。陆祐发家后很多回馈社会的事迹,包括在马来西亚建学校,出资香港大学,捐助岭南大学。于是在这些地方就有陆祐路、陆祐堂等纪念他的建筑和地名。后来回到广州有了一个老婆,认了一个干儿子。据说建造南达堂和并定居于此,是因为要给儿子一个学区房,以入读岭南大学。
林氏凉茶 现已变成私人住宅的南达堂 同福西骑楼群此行,也只走了这片海珠老区的1/3,对老广州的认识也只是冰山一角,但确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体验。期待下一次的city walk。这是我想要的深度游,当地游。
当历史、地理、人文融合进入社区,我们重新认识了一座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