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抖音产品经理的从产品体验设计、运营营销策划、用户的情感链接做了一次常识级的普及,虽然不能涵盖一款成功产品的方方面面,但大致的轮廓描述的蛮好,对很多不了解产品工作的同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入门课。
个人总结这堂课有以下体会:
-
做极致产品是所有产品人的共同追求,但是在资源条件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差异面对。
在拥有绝佳资源的情况下,就应该善加利用,抖音站在今日头条的肩膀上,短时间冲到潮头浪尖;
快手没有资源就老老实实坐冷板凳,逐步积累实力,一路屌丝逆袭上来的。
两个产品都很好,在决策上都没有问题,路还很长。 -
产品体验设计、运营营销策划、用户的情感链三者是一体的,一个产品的成功离不开这三者的相互配合,在事务上面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是最后验证环节都是在用户身上,三面形成合力,聚焦打透。这一点认知目前很多公司还停留在分科而制上,有功哄抢,有过推诿,导致效率低下。
-
“用户价值至上”是更好的产品原则,才是那个最低的维度,产品本身并不是,它只是实现“用户价值”的桥梁。
伟大如乔爷,从回归后彩壳mac东山再起,再一路ipod、ipad、mac air、iphone、apple watch不断创造产品奇迹,但究其本源还是遵循“用户价值至上”的第一因,产品只不过是乔爷实现这个第一因的工具。
岔开讲一句一句话,李教授说混大的第一因是产品,一开始就比较困惑。现在我更加确认他可能错了,“混大同学的价值至上”才是,所有混大的产品都应该围绕这一点来展开,无论是现在的常规课、创新院、线下社群都应该围绕这个基点来做,但目前做的还有很多待改善的地方。以后有机会就这一点展开来讲。
正式做作业:打开手机的电源管理,查看电池用量,得到占比达到21%,比微信的67%虽有逊色,但我仔细盘点,在微信里我也有大量的时间是用来抢好友分享的蹭听课,精算注意力的比例,微信未必就一定称王。
下面我尝试分析一下 得到。
得到核心功能就是听音频,围绕这一点它实际提供了三类产品,一个是APP,一个是内容,一个是衍生电商。
APP作为内容的载体,相对得到的音频、图文内容,对于用户来说它是一个配角,它存在的目标是为了服务好用户收听、查阅内容的需求。
内容是核心,这也是罗胖团队一直打磨的,最极致的是他们公开了《得到品控手册》,已经更新到了3.2.2版。
衍生电商,听过单喆慜老师的课还记得有个叫双因素增长模型,曾鸣在最近一次大课上提过一个黑洞理论,都注定让这个产品从得到里面长出来。
得到自诞生起,APP的迭代就一直持续着,简单盘点一二:
-
音频+图文:早期只提供音频,听众就提到过走神漏掉重要信息的遗憾,再想找回非常麻烦。于是不仅提供音频全文,而且还做了重点的标注。
这里对产品涉及有一个小启发,那就是面对痛点的时候解决方案不要直来直往硬抗,有的技术难点不是说短期就可以克服的,技术的瓶颈是真实存在的,当遇到难题问题是,如果正面解决代价太大,不妨从旁绕过去、发散思维面对,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更巧妙的解决策略。 - 内容长度控制:初期罗胖的节目单元是以10分钟来设计的,但后来品控没做好,一集做到50分钟以上。不过持续的没有多久,强拉牛头回归到内容长度控制在20分钟,充分考虑到人的注意力涣散的问题,用户的平均体验感得到优化。
- 连续听: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提供这个功能,真心是懒人福音,手不用抬、眼不用睁,安心去听就可以了。以至于很多用户形成一种习惯,用得到当背景音,一天不听就觉得哪里怪。
- 免费听:海量的内容整合能力免费提供给用户,把令用户上瘾的‘诱因’元素用到极致。
上瘾模型的各个阶段得到都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
- 利用用户充分的动机,触发用户的行为:得到利用大量的蹭听课,圈养的大量的知识消费者。
这里又要打个岔,最近加了几个蹭课群,就是众筹一个节目,很诡异的是这些众筹者都不来点开听,这个问题我还在思考。
- 赋予用户行为能力:前文所述的免费听、连续听,降低用户听课的门槛,形成品牌惯性和产品依赖。
- 社交的酬赏:罗胖一直通过各个管道努力在营造一种,得到用户得天下的幻觉,让购买得到的用户有种自我优越感。
- 猎物酬赏:海量的内容,让用户不断刷免费资讯,制造一种知识获取的满足感。
- 学习小组、同学圈的涉及,强化用户的投入:有个币圈的朋友,就是因跟李笑来的课,在社群中非常活跃,大量制造内容,现在也成为币圈内小有名气的人物了,对得到的助力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还仅仅就产品设计做了一些思考,实际上得到的营销策划也是相当高端的,比如:
推荐得【优惠券】、【每日读书】借阅区、知识账本,这些策划把用户裹进来成为得到的传播器和广告机。
在运营上,公开周例会直播、为每个得到系老师建立社群、学习小组等等,要一一分析就太广泛了。
总归来说,得到这款产品,产品体验设计、运营营销策划、用户的情感链三者可以作为教科书的产品来分析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