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意识到我对母亲一些生活习惯的不理解是源于我们物质上的差异。
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我此生物质上处于最为困窘的时候。因此,我的消费水平很低,从穿衣到吃饭一切从简。
记得孩子小时候回老家都会从我们那儿卖便宜货的地方带点儿什么东西回去。
那年我搬新家了母亲特意给我做了好几张被罩,说是这儿不比老家别让人笑话。到我家的时候还会捎带点儿什么小玩意儿,只为那儿的东西便宜。
记得那个小小的漏勺就是母亲给拿来的。
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住的还是平房,用的是煤炭。
平房是只有上水没有下水,我们洗碗的时候,只能在锅里用死水洗两遍。洗完第二遍就用抹布擦干净。那个抹布也是在洗锅水里摆一摆就行了。如今想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当时却觉得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不对劲儿的。
家里没有冰箱,为了省事一次要炒出够吃一个星期的肉,然后炒菜的时候上顿下顿的都用那点儿肉。
家里的炕单、床单不用烂就不可能换新的。
我和母亲的区别只是住了楼房而已,但收入很低,还不如父母。
后来到了北京以后,随着我工作单位的变化,我的收入渐渐的提高了,虽说生活还谈不上富裕,但我们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比父母是强多了。
生活水平高了,生活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各方面的要求包括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自然也就要求高了。
可是父母由于退休早工资一直很低,因此和过去相比,母亲的生活理念没有多大改变。
家里有的新床单母亲不用,炕上偏偏铺的是七拼八凑起来的单子。看着不舒服,也不好用,可是母亲固执得很,你说什么也没用。
我现在知道,是物质上的差异导致我们观念上的不同。
还有就是母亲年纪大了,观念已经固化了,很难改变。
我在厨房做饭洗碗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这里那里放着一个保鲜袋或者是那种带松紧的保鲜膜,那就是已经用过一次的母亲舍不得扔,就在那里留着等下一次用。我看见以后也不多说拿起来随手就扔了。我觉得这种东西反复用,时间长了可能会有细菌滋生不安全。
还有厨房的垃圾袋母亲用的都是买菜留下的塑料袋,桶大袋子小垃圾常常不小心被弄在外面,粘在桶壁上,所以老得洗垃圾桶。姐姐那次还为此大光其火,让我为母亲感到心痛不已。
吃剩的馒头母亲一直是放在保险袋里的。我说过多次让母亲放在盘里或者碗里,可母亲一直不以为然,表面上点头同意,实际上心不在焉,不以为然。
还有就是这么大年纪了,家里的很多破破烂烂的东西总是不舍得扔,用得着用不着的都留着,让人看了头痛。
母亲的居住环境我看着很不满意,可母亲觉得很好,一个是和本人的生活水平有关,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和母亲的见识有关。母亲和其它人的交往不多,基本没怎么去过别人家,所以没有对比,觉得自己家就可以了。
所以,母亲基本上一直沿用着过去的生活习惯,没有大的改观。
物质决定意识,很多事儿是不可以强求的,人和人难的是互相理解。
或许我在母亲这里还可以体验一下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