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学习了庄子的《逍遥游》。
《逍遥游》被庄子写出来后,广传于世,被学子大家奉为圣典,尤其是道学弟子。其中,对大鹏的描写如此精彩,乃至乡村老叟和稚子也能脱口而出:“扶摇直上九万里”。
其后,多位大家也写过大鹏,西晋阮修《大鹏赞》如下:
跄跄大鹏,诞自北溟。
假精灵鳞,神化以生。
如云之翼,如山之形。
海运水击,扶摇上征。
太少了。李白遂做《大鹏赋》。《大鹏赋》这是现在广泛的叫法,实际应该叫《大鹏遇希有鸟赋》,因为他在序里已经说了: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腹)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翻译:
我往日曾经游历于荆州江陵,在天台山见到司马紫微。(司马紫微是他的道号,他原名叫司马承祯,乃茅山道士一宗,曾被睿(ruì)宗李旦-武则天的小儿子,征召入宫,司马老道不喜欢仕宦一途,遂隐居于天台山,自取外号:白云子。)
司马老道见到我,甚是喜欢,说我骨骼精奇,颇有仙风道骨,撺掇我,让我跟着他去神游八极之外。
补充解释一下“八极之外”:淮南子云: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九州之外,乃有八殥(yín);八殥之外,而有八紘(hóng);八紘之外,乃有八极。“八极”乃天地间离我们最远处也。
我李白呢,1、不是很反对做官,都知道咱喜欢五花马,千金裘;2、跟着他,没有大肘子,没有五粮液,太素了!何况当时咱正是长身体的当口,需要营养。所以,就没有应他!
可是这事啊,总感觉有点遗憾,就写了《大鹏遇希有鸟赋》自我安慰一下,顺便谝(piǎn)一谝咱的才华。这篇赋一经入世,即广为流传,老高家的书摊上就有,翻得书脚都卷了。
现在想来,那是少年之作,难免稚嫩,远远没有表达出我宏远广大之中心思想,也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等等。于是,我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放弃它了,跟别人都不说那是我写的了。
前几天,我读《晋书》,看到了阮宣子的《大鹏赞》,就那么几句,说实话,还真心看不上。但是呢,此事触发了我重写《大鹏赋》的欲望。这不,腹稿已成,与原稿相比,已是大相径庭,改进的地方很多。现在,我把它写出来,虽然在各位大佬们面前,确实拿不出手;可是拿给小孩子们看看,还是可以的。(以上是我小李,李太白客气之词,别太当真!)。
下面,敲黑板,划重点!我的《大鹏赋》是这样写的:
(欲看此赋,明日更新,嘿嘿!)

2022.4.11 泉城居士白头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