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道德经》是老子写给领导者的一部著作。
2500多年前的领导者,都是各个邦国的统治阶层,也就他们识字,能看懂老子这五千言。

关于人类的智慧,从古自今并没什么改变。事物的本质永远没变,变的只是人们认知本质的尺度。人们都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无论是科学、哲学还是宗教,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努力,都在逼近这个真理。
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企业领导者非常多。其中优秀的领导者,都是那些善于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总结,把握问题本质规律的人。而纵观世界,那些伟大的企业家、投资家,他们的认知更是接近了宇宙的规律。
《道德经》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它讨论世界的本质规律是什么,以及如何遵循这个本质规律去养生、为人、处世、用兵、治国。前者是道,后者是德,遵道而行就是德。
只要遵循了规律,结果就没有不好的。所以,一位经营者如果身体不好、公司不赚钱,那一定是没有找到某些规律,或者没有遵循某些规律。用《道德经》的角度看,就是“不道德”。

《道德经》还是一本充满终极关怀的书,老子洞悉宇宙规律后,对人类命运报以深深的无奈和担忧,所以书中不断提醒人们,要远离那些让人类陷入危局的事物。所以,这本书也是一本《人类命运警示录》。
老子对于世界本质规律的基本假设,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证明,这真实很神奇。我们无从了解老子的智慧从何而来,可能是远古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心灵感知与宇宙更加贴近吧。人,本来就是宇宙的一部分。
我认为领导者阅读《道德经》是非常必要的,这会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我们都知道人和人的区别关键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认知能力。用今天我们掌握的信息量、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重新阅读《道德经》,将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道德经》,也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以下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读:
万物有道。
任何事情,如果找到了其“道”的脉动,就可以长久、持续地成功。所以,判断一个人水平的高低,往往看他对“道”的掌握。
“道”是什么?是事物背后的规律。下棋有棋道、击剑有剑道、喝茶有茶道。但对于经营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关心的还是经营之道、用人之道。对“道”彻底掌握并有最佳实践的人,往往被人称之为“神”,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台湾的王永庆等诸位先生,都被人称之为“经营之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