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979天
一个人对于房子的居住要求是慢慢变高的。
当我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住什么房子我就住什么房子,这时候房子代表的是家,是自己最觉得温暖的地方。这个时候,很少思考说房子好不好,价值多少,没这个概念。
我小时候住的就是泥瓦房,现在可能就老人家还在住泥瓦房了,在农村,慢慢地都建起小洋房来了。
我家是我读到了高中,才搬了新家,在靠近乡政府的街边上建的房子,更吵闹些,距离之前住的家,走路十来分钟的样子。
这个时候,自己都出县城读高中,住校了,就周末回家住。但是,还是感觉新房子住着很好。人就是这样,住上了宽敞明亮干净的新房子,就不会想住之前的泥瓦房了。
曾经住的泥瓦房,很自然的,没人住了,就会旧得很快。感觉房子也是有灵性的东西,有人住,再破的房子,都能焕发生机,而一下没人住,很快就会有一种荒废破败的感觉。
后来,大概距离搬离老房子有十年的样子,这个泥瓦房,就破得不行了。我爸就把这房子,推倒了,然后,我小叔在这里重新建起了新家。
由此,承载我青少年许多回忆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的痕迹了。连回忆,当时的那种感觉,都很难很好的复现出来。
看来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简直是有天壤之别。当年,还小,看什么都很高很大。小时候一早起来,看到太阳从不远处的山上升起,很美。山感觉很高,太阳感觉很大,现在再回去看,已经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了。连老家门口的水泥平地,当时踢足球、骑车、轮滑…… 简直像个游乐场,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现在去看看,杂草丛生了,也感觉很小。
小时候,四季的变化,还是感觉很明显的。春天,温暖,耕种开始了。夏天,炎热,早稻要收割了。秋天,露水,打霜,很明显的感觉慢慢变冷了,也能看到稻谷都收割了,田野上,许多黄色的稻草。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会结冰。有的山脚下的田野里,结的冰越来越厚,还可以溜冰。
其实到了高中和大学,都是住校。慢慢地,都适应了宿舍的生活了。热闹,同学多。但是,一开始是不适应的。在宿舍住,住宿费,是比较便宜的。当然,也很少考虑这个费用。在学校,主要精力是在学习,宿舍的话,跟舍友们,关系融洽就好。
毕业了,南下深圳打工,开启了租房模式。但现在,七年多了,还是在租房。
从深圳的东边,住到了西边,换了好几个地方。
现在,是一家人住了。不仅仅考虑自己住得舒不舒服了,更考虑一家人,住得舒不舒服。长远考虑,对小孩的成长要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