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培训第一天,收获不小。
党校教授关于文化自信的内容讲得很透彻。
下午,省作协副主席、全国知名作家王左泓讲了两个多小时的小说写作方面的内容,听得入迷。
王老师解构了几个小说,听得不太懂。
他讲了迟子建老师的《晚安玫瑰》和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也都很感人。
王老师告诉我们作家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气,要向生活学习,小说是不断发酵的过程,小说就是讲故事,因果关系构成故事,写小说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大量小说,要挖掘人性,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爱好写作是好事,要多读,多写,多学,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
末了,王老师还为学员们解答了几个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比如写作瓶颈的问题,写作领域变换的问题,散文与小说区别的问题等,我也听得一知半解。
想起昨天室友刘哥说的话,他说自己写了近四百万字的网络小说,收集了两千多万字素材,做了充分准备,所以有效果。他说写了20多年,认为写作就是四个字——输入输出,我点头认可他的说法。
然后我说,今天打算问王老师一个问题了,但主持人说时间关系,所以就……
我说我想问的是,如果阅读了一些书,有了一定输入,如何把汲取的素材转化为让人喜欢的输出内容,有什么方法?
刘哥说这个问题挺好,他觉得还是积累经验,自然就成了。我也搞不清楚。
刚冲了个澡,困了,昨晚没睡好,他打了一宿呼噜,我本来就睡眠不好。还好,今天的课挺好,否则就听睡着了。
明天上午是理论课,整个下午去参观萧红纪念馆和萧红故居,很期待!
晚安!
《匆匆这年》(二) 《匆匆这年》(二) 《匆匆这年》(二) 《匆匆这年》(二) 《匆匆这年》(二) 《匆匆这年》(二) 《匆匆这年》(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