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第三次“新基础教育”班队建设研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周莉老师的《亲亲玩伴团,精彩齐分享》课堂一开始播放了《春天在哪里》,吸引了很多孩子的注意力。“放风筝玩伴团”、“采草莓玩伴团”、“春卷制作玩伴团”、“野炊玩伴团”、“手工制作玩伴团”这五个班级玩伴团分别上台展示了各自的活动过程,师生互动分享了活动后的所感所想。整堂课上,周老师能够把握课堂上生成性资源,还将其转化为教育的切入点,使得整节课的内容都充实丰富了起来。孙洁老师的《小海燕齐探春》以情境导入的方式下,用一系列表现春天的美图开场,通过绘画小队、摄影小队、朗诵小队、舞蹈小队、声乐小队这五个小队多样化的方法,丰富生活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小海燕们探春的收获。
这两位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展现班级玩伴团的风采,前期准备也非常的充分。我个人觉得,“放风筝玩伴团”所展示的制作放风筝的过程视频略长,而且对于整节课的生成不具有很大的引领,应该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孩子如何一步步放飞风筝的过程。孙洁老师课堂的最后提出,你还想成立哪些小队这一问题后,学生是非常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但是当第一个孩子提出说探险小队去鬼屋的时候,孙老师没有进行引领,导致后面的孩子只关注到了表达自己想要的内容,显得有些杂乱。瑕不掩瑜,这两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收获,让我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对我今后的班级玩伴团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对于玩伴团的概念在这天之前还很模糊,也并不了解玩伴团和小队的区别,通过林燕群老师的分享,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小队是在班级层面的组织形式,而玩伴团是指学生在寒暑假生活这样的假日进行集体活动的一种形式,后来延伸到周末或者一些节假日中。学生基于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参与,人数也不受限制。而玩伴团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的假日活动,即孩子在假日中想要开展怎样的活动,想要参与哪些活动,遵循孩子的兴趣,甚至还可以和相应的学科进行整合,可以作为学科类的拓展活动。一般玩伴团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选题阶段、招募阶段和活动后的分享交流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达成成事成人的目的。
此次活动,我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在明晰了玩伴团的概念和三个基本环节后,我对玩伴团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其实玩伴团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介入和引导、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以及孩子的参与。只有明确了活动的目标,思考这个活动我想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孩子能够获得些什么,即育人价值能够体现在哪,这个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