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的原材料终于都到了。
从外包装来说,进口的价格高一些,确实是外包装要好一些,看着更正规一些,这也不是说国内原材料不好,而是在购买的这些对比来说,进口的这些颜料原料贵。
那就实验室准备好,先用蓝色的测试。
先测试溶解度,看用哪种溶剂,能把颜料完全溶解,这个工作相对简单一些。从掌握的原材料的数据以及特性来说,试了几个方法,基本就解决了溶解性。
接下来,开始用前几天相对比较完善的工艺,加工蓝色泡泡液。
紧张的过程,期待的喜悦。
第一批样品出来了,颜料溶解了,但是加工泡泡液后,出来的是分层的。并不能完全混合到一起。
这又是个新问题。
这种问题呢,只能在工艺上找方向了。
1,十来种原料,中间是不是有互相不溶解的?
2,还是中间起了哪种反应?
3,温度不对?
4,投料流程不对?
5,……
那只有一个一个测试了。
把全部的原材料,全部开始分开测试,查文献,这个过程非常的耗费时间,但是又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因为如果有一个马虎,十多种原材料如果有两个不能互相溶解,或者发生其他反应,而自己测试的时候马虎了,那就整个找不到原因了。
于是,精心的,慢速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测试,然后同时查找文献。
因为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原材料选择其实都做过类似的检测。经过再次检测。原材料是没有问题的。
那问题在哪里呢?
温度?
现在用的是前期准备好的工艺,40-50度中间温度进行反应,那再调节一下温度测试吧
于是,从10-20度,20-30度,30-40度,40-50度这样开始。不停的测试,终于在50-60度的时候,发现问题解决了,本来分层的泡泡液,终于混合到一起了。
这时,觉得有点小兴奋,终于解决了融合问题,就赶快的把工艺流程做完。
开始最后一项,测试!
测试前的心情,紧张,激动,想着终于解决了吗?
将泡泡水倒入泡泡机,扣动扳机那一刻,还是兴奋的!当超多的泡泡出来,立刻打入冷宫:就是进口颜料,出来的泡泡照样是无色,仅仅的在泡泡底部残留一个蓝色色斑而已!
一阵沮丧袭来。
这难道证明,靠颜料解决彩色泡泡液是失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