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奇怪不?他居然等着我说对不起,而且还说我就知道你会道歉,只是这次时间怎么这么晚……”,朋友在一边有点哭笑不得的和我倾诉,她和儿子小D冲突过后的道歉场景。有点淡淡的尴尬味道!
事情是这样的,小D在接到妈妈让其洗手的过程中发生了拖延。当妈妈把所有早餐端到桌前看到小D还未动弹就大声提醒了他。
“你怎么还不去洗手,这饭端上来就凉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吗?”小D放声大哭,本来就有点生气的朋友一听孩子哭泣更是怒火中烧,但她还是压住了火气问:“为什么不去洗手”?小D吱吱唔唔解释不想洗手吃饭。“这是不可以的,餐前洗手是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则”。
小D看拗不过妈妈,便去洗手台去搬凳子去洗手,朋友下意识去帮小D时被他推开了,而且在边推的过程中边哭,一直用身体的动作去抗议。
“有话就好好说呗,为什么总是哭哭啼啼?”,朋友看来和我一样曾经不太喜欢不明来由的哭泣。只是现在我释然了,有时哭就是上一种情绪的自然衔接而已,尤其是孩子,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会有很多表达不出的东西,所以他们会用哭闹这种身体语言去表示。
其实当妈的是蛮不容易的,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容器,还要去处理自己孩子处理不了的负性情绪向你的倾倒而来,这时候就需要你有很大的定力,看你能不能被攻击到。如果妈妈的自身能量较低的话,再加孩子的一点小情绪也可能是彼此情绪暴发的引爆点。
当然,朋友她们母子俩“干”了一架,结果是哭哭啼啼结束了早餐。还好朋友觉察到哪里不对,就和小D道了歉,结果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也许朋友在家里是个善于道歉的妈妈,但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道歉,以及这歉意中都包括什么,而不是为了道歉而道歉。
长此以往,孩子也许就会自动想每次吵完架父母都会主动道歉哒!而不是从争吵和冲突中真正明白什么。有时候道歉代表着某些地方的确不是对方的错,而不是整个事件孩子都没有责任,要让彼此都明白我们在事件里都做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不是孩子的责任,并划分那些才不是你的错,我想这才是撼动灵魂的道歉吧!
正如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咨询师尚恩与他的来访者威尔那段“这不是你的错”的撼动灵魂的演译。每每看到这段时,我都感动得眼泪直流,细想这个电影我已看过3~4次了,每次到这里,我都泪流满面。仔细回放自己的感动,其实我每次带进的自身情节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次都凭这句话都在疗愈自己。
“这不是你的错”,要在情深相遇时去诉说,而不是意识层面上的安慰而已,而是深入的走进去,看着对方的眼睛真诚的对他说。
尚恩对威尔说时,第一次威尔在意识层面上是知道的,而且还略带调侃味道。正如朋友家小D的一种等道歉是意识层面的,抑或是朋友们的每一次道歉都停留在此。
而经过尚恩多次一次次催眠式的“这不是你的错”,威尔渐渐的低下了头,走进了自己的潜意识最深的存在,那个时候灵魂才得以撼动,潜意识被压抑的愤怒才会慢慢解绑。他愤怒的用拳头砸向尚恩,而尚恩却稳稳的接住了他,不含敌意的坚决在那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被接住的那一刻,尚恩依旧是“这不是你的错”,让威尔抱着尚恩哭得像个孩子。我想只有那一刻威尔才真正明白真的不是他的错,他一切关于是他的错的认知都在爱中土崩瓦解。
孩子在与父母有冲突时,头脑中会有全能幻想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是他们的错导致了这样情景的发生。如果父母再变本加厉的进行情绪宣泄,更加剧了孩子认为是他们的错或是不够好的认知。这样就深深埋在孩子的身体和潜意识里,为了避免这伤痛,有些孩子会用意识层面上的“这不是我的错”来封存伤痛,所以就有了像威尔这样意识层面上的懂来“调侃”自己的生活。
其实真正的道歉也并非每时每刻都发生,但在每一次致歉时,请撼动对方的灵魂,这样才会使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也不必刻意去追求这执悟,在爱的路上毕竟我们都在慢慢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