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入21天训练营,就是要倒逼自己改变,今天头脑又动了“今天太忙了,情有可原,先不用输出了,明天再说“的念头,当我觉察到时,逼自己必须要写了复盘才能睡觉。所以,一个一直在逃避输出的人,来跟大家分享【你为什么不愿意输出】,以及为什么我开始愿意去输出。
一、 关于输出
为什么一稼老师几个月就能大变样,但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一稼老师把读书和学习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很多人只是做了读书这个动作,但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这其中当然有方法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转化的方法,但更重要是背后意愿和心态的原因。我相信一稼老师愿意做输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了解到输出是最好的学,同时她有非常强的意愿去改变和提升自己。
输出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如果没有背后的动力支持,很多人是不愿输出或不能坚持长期输出的!一稼老师因为想要帮助更多人,所以倒逼自己做更多的输入和输出,但我们不愿意输出,是不是因为没有找到为什么要输出的原因呢?
1. 为何要输出?
1) 任何不以带来真正改变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我过去是一个不喜欢输出的人,归根到底就是不喜欢动脑子,停留在舒适圈多好。读书的初衷原本是因为自己有困惑希望能找到解决方案,但现在反思,过去往往就是用读很多书来掩盖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我读书时会摘抄很多书里的内容到笔记本中,生怕自己漏了细节,似乎摘抄了就证明自己会了,但其实我几乎不去深想书里的内容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如何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我偷懒不去思考这些,其实还是在逃避改变,用做了读书这个动作来安慰自己有努力在找解决方案,但从不想改变的行动计划是什么,于是第二天又回到原来的模式。
2)输出是一个面对自己和找到自己的过程
输出的第一个对象其实是自己。一稼老师提到最好的输出是与自己结合。输出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三个过程:面对过去的自己,尝试接受书里提到的新的思维方法,建立新的改变。这其实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愿意做结合自己经历复盘输出的人,都是有较强意愿去思考改变,愿意面对自己和拥抱未来更好自己的人。
3)输出的过程会把作者的思维方式转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人与人之间生活结果的不同,往往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巴菲特和芒格的思维方式,就是跟我们不一样。阅读时,作者在阐述Ta的思维方式,我们是被动式在听。写作是思维方式的呈现,当我们主动输出时,我们的大脑会先把作者的思维方式转化成我们的思维方式,然后进行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慢慢内化作者的思维方式,而当我们也像牛人一样思考时,我们的生活结果也会不断向他们靠近。就像如果我们像一稼老师这样去思考和行动时,我们也能像一稼老师一样生活全面开花。
2. 如何突破输出这道关?
1) 想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输出,要有强烈的改变意愿
2) 要愿意去面对和接纳过去的自己,检验自己的“木马程序”是什么?李欣频老师说:“可以看看自己家里大部分是什么类型的书,思考这些书的反面是不是你不愿意面对的,是你认为自己不够好的,比如家里都是成功学的书,是不是你内心认为自己是个不成功的人“?必须要愿意去面对这点,及时清理你的木马程序,否则看再多书都是在粉饰太平。若不愿意去面对过去的自己,在做输出时就会非常痛苦。
3) 完成比完美重要,时刻记得前期坚持做复盘输出动作,比做完美更重要。
3. 如何输出
我觉得一稼老师分享的输出方法特棒,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复盘输出,才能真正与自己有关。
二、 我为什么开始愿意输出
1.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爱表达的人,喜欢故事,也非常希望帮助别人带来更多收获。英语专业毕业的我,想做环球演讲,把更多故事和干货带给更多人,是我一直的梦想。但我不愿意做输出的现状,其实与我的梦想是相悖的。其背后的原因,是我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和重塑自己,但那颗想要分享的心一直蠢蠢欲动,这种分裂和撕扯太久,自己已经受够了,够痛了就决心一定要改变!
2. 感谢一稼老师说的“给自己一个机会”。其实每个人内在的价值和潜能是无限的,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即使一开始写得并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