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蓝天白云,楼下草木繁盛,一株西府海棠开的格外妖娆,在春风里跳跃(一定要读「耀」)。在这样的时节里,人总是会不自禁的荡漾起来。
连日来油头垢面的 IT 民工邋遢模样,今儿是该打理下了,以免在这样的日子里,在路上都不敢多瞧一眼花枝招展的白瘦美们。一边想一边在镜子前摆弄着头发,一缕一缕的揉搓。
一看表 9:30 了,还得打卡呢,我想。于是掏出手机像往常那样叫了个滴滴。大约 50 多秒就叫到了,不一会儿来了个电话,操着奇怪的口音,我按着地图导航过去就能到吗?我说是的。过去都可以的,起码 80% 的情况。
我看他在通惠河边儿,琢磨着这会儿怎么也快到了。穿上小西装外套,洒了些香水,出门前又照了下镜子,留下一个迷之微笑,啊,just a perfect day.
在小区门口等了几分钟,车没来。春风狂傲的一遍又一遍掀起我的头盖脸,这会儿我已经有点不开心了。打开软件瞄了一眼,车型是京牌的长安悦翔翔翔翔(这是什么?),车辆在地图上绕圈圈。
再一轮电话之后,车终于到了。来了一辆山寨 Smart,冀牌,是个白车但已经看不出白色,挡泥板半托不落,底下一圈是层层泥土,车顶泛黄,副驾驶前的挡风玻璃里嵌着一张皱巴巴的巨大进京证,味道我就不想再描述了,怕引起不适。
我很不开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打到这样的滴滴了,映像中滴滴快车品质越来越差。有人说你可以坐专车啊,对不起,专车基本是快车 2~3 倍的价格,在北京这儿动不动就堵上个把小时的地方还真是坐不起。
这儿也不想去讨论共享经济还是新型出租车调度公司的问题。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首先要抓的不就是服务吗?这块服务的两个点就是车和司机。有人说你都用了快车了,还挑那么多?我对快车的潜意识定义是 A 级车(因为专车基本都是 B 级,帕萨特、迈腾、雅阁、本田这些),但首先你得是辆干净的,没有味道的车。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次叫快车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来了一辆「破车」。现在还有人记得,当初叫滴滴然后突然来了一辆奥迪、宝马、奔驰这种出人意料的惊喜感么?(这些真正共享经济的一部分,现在都去哪了?)仔细揣摩一下这两种用户心理,差别是巨大的。
另外,通过跟司机的交谈,他们说现在好的车一般都去易到那儿了,现在易到的补贴大,还有就是易到对车型的要求非常严格,准入门槛高。乐视收购易到,阿里曲线投资神舟,以及一直纠缠不休的 Uber,新一轮打车大战貌似又要爆发。而所有的互联网用户恰恰又是价格敏感型,滴滴面对自己的供需端用户的流失,面对投资者给出的一些 KPI,似乎只能去拉入那些更底层的服务提供端的用户才行了。(一个猜想,不一定对)但这岂不是饮鸩止渴?
Untitled 2.001.jpeg反正一段时间里不会用滴滴了,这两天用了下易到,感觉挺好的,在神舟上也充了 1000,能用好长一段时间了。为了防止说软文,晒图。
IMG_1808.PNG IMG_1807.PNG IMG_180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