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是片子里粗糙而晃动的过山车的镜头,在故事的每一个转折点,配合着背景乐出现。用一个手持摄像头的视角,配合着《蓝色多瑙河》的乐曲,故事开场,转折,再转折。画面里的人在干嘛?赌、逃、打。
这是导演的明喻,电影里的人在过山车里上上下下,最后,还是要回到平地。所以在这部电影里,片头吴镇宇一头扎进了赌场,片尾吴镇宇还是一头扎进了赌场,他经历了很多,到头来还是回到了原点。这一点上,让我想起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两个片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一个没有得到拯救的男主。不一样之处在于烂赌吴镇宇在回到原地之前与被拯救只有一线之隔。
看片的时候当欢快的交响乐响起,弹幕上就开始出现了《猫和老鼠》,我们这一代人里,大多数不怎么接触古典乐的人关于古典乐的记忆第一直觉大多是这部动画片。而这个意象的引入,对于这部电影而言,不算破坏,是另外一种有趣的叠加与体验。生死一线的逃亡时刻配上《闲聊波尔卡》,再叠加上蠢蠢的猫和蠢蠢的老鼠的追逐,实在有趣得很。
片子开始,在赌场里输了三天三夜的男主角舒奇说,赢钱不是最爽的时刻,最爽是输赢未知、生死一线之时的刺激感觉。于是在接下来,回到香港又没钱的他如同所有倒霉的男主一样,被女友甩了。分手之前最后一炮后女友给了他三千块,如同卖肉的所得。三千块能干嘛?赌马咯。赌马意外赢了十五万,然后他决定去卡拉 OK 找个相熟的妈妈桑。
这里有一个电影里用了多次的玩法。三年没有来卡拉 OK 的舒奇认识的所有人都死了,出车祸,跳楼,跳楼还砸穿巴士砸死一个人,没死的也在监狱里。电影之后也有类似的对话,死亡好像是唯一的结局,电影中的这个世界,你认识的人,一年不见,可能就真的死掉了。实在是导演的恶趣味,还给死法配上了音效,玩的不亦乐乎。
然后故事的女主角公主登场,她是一个妈妈桑,刚被好姐妹抢了男人,还挖走了她手下的人。只剩一个胖姑娘让舒奇只想逃跑。公主也是一个赌徒,只不过赌桌是她的人生。她说自己每次都选错,才落到了现在这步田地。
把胖妹赶走后,舒奇又走进了赌场。他说因为没有朋友,又不想一个人。
这一次他借了高利贷的钱,在被高利贷关的小黑屋里,又遇见了公主。公主用自己干爹的关系,救了两个人,代价是陪干爹睡。
这一次舒奇看着公主离开的背影说,不知道为什么次次身边人都是跟着别人走,自己又是一个人了。他不知道究竟他是因为没朋友才去赌钱,还是因为赌钱没有了朋友。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会继续赌下去”公主有个弟弟,15 岁就考过会考,差一点就成状元,爱打篮球。可是却有“玻璃病”,极易骨折,脑子里还有个肿瘤。舒奇看到,上天捉弄他竟然比捉弄自己更甚。为什么需要一个这样的人出现在电影里?在这个遍地死亡的世界,有一个这样的人活着,艰难而辛苦的活着,如同一盏灯。然后把这盏灯熄灭,你才会看到真正的黑暗。
因为自己极其稀有的血型,他得到一个机会,一个肾加三分之一个肝,换一个愿望,只是 30% 的生存几率。在这场生死赌局的前夜,他想让自己非常开心。可是怎样才能开心?在总统套房里,他用一沓钱让厨师在半小时之内吃完桌上所有菜,厨师为了钱大吃特吃,舒奇和公主在一旁喝着红酒吃着泡面笑个不停。而此前,公主一直忧心忡忡。让人发笑总是其他人的悲哀,而经历过这种悲哀的人会笑得愈发开怀。
电影的最后,依旧开着死亡的玩笑。一个由死亡带来的极乐与由另一个死亡带来的极悲组成了这一趟过山车最刺激的一段轨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经典桥段再一次上演。
然后舒奇回到了赌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