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首先要面对的一件大事,就是选择导师。
你之所以选择读研,为的就是在三年之后,硕士生涯能够为你开启一条更高、更好的人生道路。从踏进这个门,到走出这个门,其中使得你达成这一蜕变的,就是由导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
读研与找工作不同,工作不如意可以辞职。读研相当于你把三年的命卖给了导师,想要中途退出,代价比找工作大多了。据我所见,几乎所有人就读后都大失所望,大多数人选择自我妥协、苟且偷生,有极少数直脑筋坚持死磕痛不欲生。学不到任何东西,每天帮着帮导师做表面文章贴金,帮导师擦各种屁股,晚上精神崩溃的,我见的着实不少。
选择导师就像谈恋爱选择对象,属于人生大事,你既输不起,也伤不起,唯有谨慎认真。
强调完重要性,我想说说导师这个概念本身。
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中国二流大学的导师跟剑桥大学的导师有何异同?
唯一的相同之处只有称呼相同而已。在美国有一句谚语:“如果有一只动物,他看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走起来也像鸭子,那它无疑就是一只鸭子。”
按照这一标准,中国二流大学的导师看起来像个导师,叫起来却不像导师,走起来也不像导师,那他无疑根本就配不上这个称谓。
这种人大有人在。也许是时候该为这些寄生虫起个名字了。
上面的话似乎说的有些绝对了,国内还是有好些好的导师的。但是,比起劣币来,实在太稀少。按照统计概率来说,按照大众情况,这话还得这么说。
也许我描写地过于凶险了,但根据我的经验,不得不这样。因为大多数人在入学那一刻起,心中竟然还抱有幻想,还以为自己上的跟剑桥牛津无异,还不曾料想到自己的底线将被一次次突破。所以我才如此措辞,只为打醒你。
下面该交代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好的导师,什么是好的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也会上课,一般集中于第一年。上课,就是研究生教育当中的第一个部分。上课是一件我们熟悉的事情。名校的课程质量与次流学校的课程质量,说有着天壤之别,一点也不为过。举个例子,喜欢编程的人都知道,MIT 本科新生就学 SICP,而我们一万年都是谭浩强,更甚至许多授课老师的水平停留在只学谭浩强又没看懂。
研究生的课程更难、更深,这就导致了一个荒诞的事实:授课老师不懂这门课。我亲身经历复变函数课,老师根本不懂,于是整个一个学期就只学书中的第一章,把各种空间变换一个一个讲,一直讲到结课。
现在 MOOC 公开课这么流行,我想我们都知道,我们投入精力上一门课程,想要收获的是什么。我前面举的那些反例,只会使你在知识上一无所得。这些没用的东西,只有那些一心想拿奖学金、当干部走政治型发展路线的人才会喜欢。正常人一眼便知,趁早别纠结。
之后,你的剩余道路就交给你的导师了。抛开需求画大饼就是耍流氓,我们来看看导师需要什么:
年轻导师:
- 成家立业,在这个看钱看脸的社会,他们是绝对的穷屌丝
- 买房,没房子怎么成家立业,买车我就不说了
- 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怎么一步一步向上爬?
- 就跟考高考一样的,过了那个年纪再考就另类了,讲师不能当太久,一个道理
- 做研究,怎么向上爬?做研究是出路一,许多导师做研究做得呕心沥血
- 做项目,出路二,研究不出,挣到钱还是(更)好同志
- 搞行政,出路三,讲(窝)政(里)治(斗)在哪吃不开?
- 从众,什么东西都是一阵一阵的,赶上就有赶不上就没有
年长导师:
- 家庭,你当大人喜欢干坏事?还不都是为了家庭
- 子女,导师子女多出国,为啥?做假酒的给自家儿子喝吗?出国这开销可不小啊
- 学校地位,占着茅坑不拉屎,那就麻烦了,在其位谋其事,想想上面那些年轻导师,你要是不比他们高明,小心他们咬你
- 学术地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道上不认识几个,你怎么混
- 做研究,一般人上了 50 岁,只要不是学术大牛,根本就无心向学了。做学术纯粹是给逼的,因为我们的良知里还尚存着,不做学术就不配做导师,哪怕仅停留在表面文章层次
- 做项目,钱对人的诱惑太大了,“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 生活,年长导师也是从年轻导师熬过来的,大半辈子不容易,如今终于过上好生活,怎能不好好享受生活
唯独,没有你。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他们都不是什么圣人。你们的关系,只不过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演一场荒诞的双簧,这不是你们任意一方的错。
如果你有一个导师,他关心你的发展,教给你知识,教给你的知识你可以用来谋生,关心你的生活,给你自由,允许你追寻自己想要的。那你一定要心存感激,因为他完全可以把你压榨到喘不过气来,但他宁可为了你牺牲他重要的东西。
说罢他们都是普通人,再来说导师提供的环境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世上没有凭空蹦出来的学问。任何一门研究,都需要有资源、有积累、有更新、有活力。这是做学问的正途,显然地,在国内又是凤毛麟角。
如果你的导师,今天看到大数据好,就让你看大数据,明天看到可穿戴好就叫你做可穿戴。他只不过是在找捷径给自己贴金,毕竟在一个新领域里,最牛逼的都是那些 PPT 侠,门槛低、收益高。但是对你有何好处?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你会如何想?
有的学校为了自己在高校届的排名,强制硕士必须发表指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毕业。
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一年级时你上的课都是前文中复变函数那类,导师又是早已脱离学术,天天忙着挣钱,学术上全靠写各种文件、材料苟延残喘,你整天忙着整理这个材料、编写那个材料,大数据的重要社会意义你都能出本书了,可毕业需要发表一篇国际级的论文,毕业答辩那天老师就像得势的小人一改往日面对民企老板低三下四的猥琐,个个都是大科学家那般伟岸……
你说我这编得太夸张、太离奇了,世上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呢?三年前,我也不信来着。
我跟我爷爷说这事,打死他也不相信。还特地举出两个论据:照你这么说,每年没有人能毕业了。照你这么说,社会也不用进步了。
的确,以往每年都会挂一定数量的人不能毕业。自从去年跳了一个,把导师所作所为都写在遗书里之后,今年大混子都毕业了。至于第二个论点就别论了。
不扯了,痛快点,怎么办:
- 如果你还在犹豫。别犹豫了,果断出国。能花钱解决的事情就别跟自己过不去了。更何况是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不值得你去试错。
- 高校现状这个问题就像小马过河。我只说我所看到的。肯定有人会说我污蔑高教环境,如果你所见的比我这好太多,请一定告诉我。
还有人说你这不跟自己过不去吗,何必活的这么累?
我见到有的人喜欢编程序,大学并不怎么好,但并不在乎,四年就那么编自己喜欢的程序,毕业后通过自身努力,过上了体面的生活。我还认识的人,一直就喜欢画画,大学学设计,就一心一意搞自己的设计,毕业了就当设计师,一样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了业界突出的设计师。
人生再有机会的话,我一定选择这么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