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用过去的思维解决现在的问题。通过解读新课程,在课堂上培养核心素养,这就是正确的路径。新课标视角:在课堂上看见未来。
一、理想学校,转型发展。有理想场景,懂人性有温度,有生命闲暇,有良好的教育关系,培养人。学校转型要从寻找使命、愿景、价值观开始,需要标准和量规来辅助我们向前行走。
二、建设结构动力系统,聚焦一线教育教学。外力与内力的完美结合,激发教师资源的内驱力,构建合理的学校顶层结构,搭建平台,在这样的结构动力支撑之下,老师能够很好的去聚焦教育教学工作。
三、从教到学,从分到人。
从教到学的课堂质量,从分到人的学习评估。背后是理念的系统的转变。
四、远山可赋能,奔赴需系统。
认识你自己,人生更有目标,更有力量。让学生有大项目,学得扎实,玩出名堂。活出意义感,在应对变化中提升创造力。
五、深度学习,真实成长。
因材施教,因脑施教。未来学校需要深度学习。学习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深度学习需要搭建学习支架。真实任务才能实现真实成长。创造力思维取决于教育的每一个维度,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真实的场景。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如何解决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攀登属于自己的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