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个“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女孩,面对爱情时都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她们有的如春天的绿草地,柔软却绵延千里;有的又如满是砾石的荒原,等待着雨露的滋润。少女不明人事的悸动,虽然年纪到了,遇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却又在似懂非懂间不知该如何自处。
少女情怀总是诗。古往今来,也有不少的诗人将这份情愫纳入诗中。“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是缠绵诗人李商隐描写的心事无人知的女孩在独自哭泣;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是唐朝诗人李端对于女孩想要意中人看上一眼,故意拂错琴弦的有心之失;就连才女李清照也写过少女在有客人来了以后,将走未走的娇羞之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今天我们要读到的不是诗词,是一首元曲。作为与诗词有着同样魅力的元曲,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元朝文人徐再思的元曲善于书写爱情和相思,风格清丽脱俗,简约明快。这首散曲通过对少女怀春时,夜半仍在思念心上人的种种描画,用了3个“思”字,4个“时”字,将词句连环、韵字重复使用等写作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让我们来品一品:
《折桂令·春情》
元代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整首曲有四句,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句写小女孩刚刚长大,从来没有体会过相思的滋味,等到终于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又觉得这份相思苦得让人难以承受。此句中的三个“相思”,将少女初尝怀春的感受交代得清楚明白,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无啰嗦晦涩之感。
第二、三句写相思的状态。思念一个人可以苦到何种程度?身体像浮云不能坐也不能站,一颗心也如柳絮飘忽不定,而气息仿佛也若有若无,就如将死之人。唯独只剩下房中的那一抹余香还未散尽,在等着自己白马王子的到来。这两句将少女思念心上人的病态之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且用对偶的写法突出佳人游子之间的关系,写法极妙。
第四句再次点题,进一步描写少女的相思之苦。怀春的少女什么时候是最苦的?夜半灯光已变得昏暗,月亮也变得不再明亮的时候。夜深人静,孤身独坐,如水的黑色笼罩着自己,此时的思绪万千,最是思念心底的那个人。此句中的四个“时”字,巧妙地写出了少女魂不守舍的相思之态,和最是夜晚情意浓的那份浓浓爱意。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古往今来,爱情作为男女组建家庭,繁衍生息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之一。当年华老去,那份少女时期才有的情窦初开便更加显得弥足珍贵。纵观这首元曲,将相思的苦刻画得入木三分,能让每一个读过的人为之动容,更是有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人生初时为了爱情怦然心动的那个瞬间,极具感染力,不愧为相思曲的绝佳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