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老子了!
老子是孤独者。
这与其离世后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持续的世人对道家学说趋之若鹜的神圣地位和道教庙宇香火兴旺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老子在世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孤独者。
这无论从《道德经》还是从有关老子的典籍中都能找到明显的证据。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章中对他这种独居高端,不为世人理解,与世人格格不入的孤独状况做了生动的描述。他以自嘲的口吻感叹道:「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无论从任何角度理解,都无法否认这段话是老子对其孤独状况和心情的真实写照。
如果《史记》和其他典籍中老子出关隐居的故事属实的话,那么老子独自出关隐居,而无前呼后拥的弟子随从陪同,其孤独之状跃然可见。《史记》云:「老子,隐君子也。」隐士的定义本来就有离群索居之意,故老子之为「隐君子」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孤独者身份。根据各种可资证明的典籍资料,老子的孤独者身份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老子这样的得道圣人生前居然是形影相吊的孤独者,而没有被大批「粉丝」簇拥包围,这对世俗化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其实,如果对宗教信仰和修行悟道有真正的了解,就会知道这并不离奇古怪,而应是正常现像。
真正的宗教信仰和修行悟道是个人在孤独虚静中与神圣者直接关系的行为和经验,离开世俗喧闹越远,则越能入静守虚,越接近于神圣,开悟得道的机会就越高。所以真正的得道者多为孤独者。
东方宗教一般要求认真的宗教修行者必须或独自遁入山林隐修,或闭关自修,正是出于这一原理。
世人皆知世界各大宗教教祖们在修行悟道过程中都经历过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磨难,都具有在孤独虚静中与神独处的行为和经验。
佛教教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禅大彻大悟之前经历过多年的离群苦修。所不同的是,释迦牟尼在得道之后有众多弟子追随,而老子在得到之后,却仍然选择离群索居,这其中的区别也比较耐人寻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