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营第五本书《亲密关系》果然人人有话说,看书友的打卡已经精彩分呈了。是时候来一场思想碰撞的讨论盛会了。
-1-筹备
早上在班委群预接龙,情况不妙啊,到了中午还只有1人报名。中午挨个私聊,原来大家或者工作繁忙,或者没有准备,或者忙着录半决赛讲书视频,各有困难。好歹说服一个愿意分享,放大组群继续接龙。
情况不容乐观,最后也只有3人(含我自己)接龙。大部分人都说尽量参加。
书友响应没有预期积极,我只能自己多下功夫。把《终身成长》、《亲密关系》关于婚姻的观点一一整理,翻出自己上期《洗碗洗出亲密关系》的卡文,在网上找到夫妻亲密关系的小视频,把自己之前写的关于《雪隐》的小文也翻出来。实在不行就自己分享吧。
-2-开始
晚上7点到了,组群一片寂静。我丢了几个表情包也没有响应。难道小伙伴们都忘了讨论这件事了!?
尴尬中,我转发了几个婚姻关系的小视频,然后开始英勇地准备自己的脱口秀。
我在群里发问“大家可以吐槽一下你的另一半或未来的另一半了。”一片寂静。
感觉过了几个小时。“视频播不了啊”,樊樊终于说话了。
总算等到人了!我差点泪奔,拉住她一顿狂聊。
-3-讨论
我和樊樊尬聊。
“你最不能容忍你的另一半做什么事?”
“很久之前。我最烦我太太叫我洗碗。”
“直到我看了一本书,我突然彻悟,原来洗碗也是一种修行。”
“当我慢下来一个个把碗洗干净,厨房收拾好,感觉到心情平和愉快。”
我表演着脱口秀,没有一句响应。
“《摩托车与禅维修艺术》?”,樊樊问。“是啊是啊!”我赶忙回答。
“看了《亲密关系》这本书,我对洗碗又有了深入理解。”
“不喜欢洗碗是太太小时候心底的隐痛,所以需要我去帮她。”
“每一个人的另一半就是量身设计让你不舒服的。”樊樊终于开始回应了。
我趁机引出了用一句话总结《亲密关系》。
我先抛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迅泽也响应“夫妻关系是人生修炼的道场”。
樊樊总结“忍受—接受—享受”。
这时另一个书友郭威加入讨论,他认为:“亲密关系这本书啊,包括我去看有一些外国人写的这些书,感觉还是有点不太对味,为什么这样说呢?他毕竟是翻译过来,不是咱们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阅读语言。”哇,太好了,有挑战这本书的了!
郭威说:“我特别希望推荐这本书给我的朋友,能够解决他的问题,其实我也想把这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来讨论。我这个朋友夫妻啊,他们两口子都是高知,年薪在百万左右。但是他们两个夫妻关系非常非常的差。如果这本书最后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的话,我觉得真是人生的功德。”
我顺势引导大家集中讨论这个案例,于是针对这对高知高薪夫妇的问题,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郭威说:“他们俩都有一种执念,都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所以互相都被互相的想法困住。”
樊樊说:“你喜欢吃梨子,但是你的另一半觉得苹果对你好,就给你苹果,不管你喜欢什么,他认为他给你的是最适合你的”
我说:“我觉得《亲密关系》只能使大家相对平和地去沟通,去知道问题的症结,但最终解决问题,一定需要一方牺牲改变。婚姻还是互相磨合,互相忍让,互相做出改变。”
我抛砖引玉:认为《亲密关系》这本书就是坦诚地沟通,认清自己的问题,但并不能根本解决双方的矛盾,不行就离婚。比较符合西方的现状。
晓坤建议:“推荐他俩去参加沟通力训练营。”
迅泽用《亲密关系》的原理对这夫妇俩的原生家庭问题就行了推测。
最后我问大家:“你们觉得《亲密关系》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大家陷入了思考,有的说可以,有的说未必。
回到《亲密关系》这本书,经过了这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大家有了更深的思考。
樊樊说:“《亲密关系》就是‘谁痛苦谁改变’。”
我补充:“《亲密关系》就是‘谁痛苦谁改变,我改变我快乐’。”
我提出了“洗碗洗出心流”以及“男士为爱人改变站着小便的习惯”两个亲身案例,引导书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男士坐着小便的话题瞬间引起了热议,男性书友普遍难以接受,女性书友则欢呼赞同。我介绍了德国男性从小接受男性坐着小便的教育,日本则把厕所称作“御手洗”,将洗手间清洁得一尘不染还在那里祭财神、吃东西。而男性自以为没什么的站着小便,其实会把马桶搞得非常得脏,但自己几乎从不会去打扫。
如果一个男性愿意放弃自己所谓男性的尊严,为了妻子去改成坐着小便,或者替妻子去擦洗马桶,那就是真正地爱。我总结:只有为了伴侣可以甘心情愿地做出这种不可能的改变,才算是真正的爱。
《亲密关系》的至高境界就是:谁痛苦谁改变,我改变我快乐,真心为对方做出不可能的改变。
最后大家做一句话总结陈词。
胤君说:“与自己和解,与爱人和解,与世界和解。”
蔷薇说:“自己爱自己就行了。”
迅泽说:“爱,本自具足,内求,才能走向幸福。”
-4-结尾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接着还有讲书课,还要打卡,我适时结束了今天的讨论。
我总结:
“书越论越明,理越辩越清。
今天讨论到此结束。
刚才参与讨论的记得留下你关于《亲密关系》的一句话哦。
没参与讨论的也欢迎留言。
还有就是,打卡,打卡,打卡!
经过今天的讨论,
你一定会对《亲密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打卡更容易了吧。”
讨论虽然宣布结束了,但群里的讨论还没有完。
七七把大家的发言汇总收藏,方便爬楼。
琴爬楼看了所有的聊天继续谈了自己的感受。
樊樊私聊说,本来看这本书全是理论,思路混乱,但讨论后清晰了许多。
-5-总结
讨论整体气氛不错,达到了预定目的。参加互动人员到了10个人,并且人人有的说,有收获,有思考;
进一步验证了“书越论越清,理越辩越明”的道理,坚定“每本书读后一定要讨论”。
组织经验不足,开始差点冷场。
纯理论的讨论很难聚焦,就一个具体的案例开始讨论是一个好方法。
对书的自我体验还是不够深,无法引导讨论继续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