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徒的精彩对话(20170721)

师徒的精彩对话(20170721)

作者: 常妙 | 来源:发表于2017-07-22 09:07 被阅读18次

师父:各位好!

全人心理学倡导人的二次出生、四种死亡的观念~

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自己父母的出生(小我);第二次是经由自己的出生(大我的出生)。所谓“全人”就是完成了第二次出生的人。

人有四种死亡:(1)“生物学死亡”,即一般人说的“心脏停止跳动”,医学所说的“脑死亡”。(2)“社会学死亡”,即一个人在生物学意义上活着,但已经不能够从事社会工作,创造社会价值,他已经属于社会学死亡。(3)“人本心理学死亡”,即一个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社会学意义上仍然活着,但只是按部就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创新以及潜力、创造力的发挥,他在人本心理学意义上已经死亡。人本心理学的精髓之一,就是倡导潜力、创造力的发挥。(4)“后人本心理学死亡”,即一个人即使有一定的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但却没有或者没有充分的终极关怀,乃至潜力和创造力仍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他在“后人本心理学”的意义|上已经死亡。

所谓“全人”就是超越了这四种死亡的人。

我觉得,特别是对第四种死亡的超越,与我们平时说的"终身成长"大不相同。

对第三种死亡的超越是文化艺术科学等精神领域所有修行人的基本准则。

书道同修以超越第三种死亡为起点,主要目标是着力于对第四种死亡的超越。

您以为呢?


慧盈

我的理解是,此处所说超越第三种和第四种死亡,就如同佛教里的小乘和大乘修法。

小乘(声闻乘)也修慈悲喜舍,但注重超越生死,求个人解脱;而大乘提倡发菩提心,更具有承担精神,不但自己要解脱,不仅在这一世,还要尽未来际帮助众生一起解脱,就是行菩萨道。

用在此处,也就是说,不仅要把自己的潜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使自己“新生”;还要将其影响他人,利益他人。自利利他,方是真正的超越生死,不住涅槃。

和老师乱谈[调皮][抱拳]@盛静斋 


师父

@慧盈 [强]来三


慧盈

[害羞]谢谢老师,目前只是“知道”一点点而已,但关键在于“行”。所以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人生最难的就是知行合一,所以要修。@盛静斋 


师父

"道"这个字,本是人在路上的象形会意字,老祖宗来三个[呲牙][强]

行这个字,就是画了个十字路口。可知不但走路重要,选择更重要。


慧盈

哦,是呢。 我查查看怎么写的。[呲牙]

知道~做到~悟到~得到~行道。修行有次第(方法),知易行难,难即是易[微笑]


师父

难易相成


慧盈

哈哈!查了一下“道”字,又【知“道”】了一点儿。谢谢老师互动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道”是“导”(導)的本字。道,金文(行,四通的大路)(首,代表观察、思考、选择)(止,行走),表示在叉路口帮助迷路者领路。有的金文加“又”(抓),表示拉住迷路者的手引路。有的金文则加“又”加“爪”,同时加“曰”(说明),表示领路者且牵且讲,帮助迷路者弄清方向。造字本义:当向导,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  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师徒的精彩对话(20170721)

常妙

“死亡”是一个恐怖的词汇,人们常常理解代表了一切的失去,所以才有“人生如梦”“人生很空”的感叹,这是基于第一种死亡,因为,大家认为生就有一切,其实不尽其然。在一定意义上,有些人死了,去仍活着,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超越肉身、精神,创造了恒久,佛陀如是、周恩来如是、林散之如是,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也许你会说,你所举的例子都伟人、大家,我们平凡百姓又如何能及?我想,平凡人也有走成佛之路的,(有同学来访,一会讲)

其实这些伟人、大家之前与你我一样,真实不虚是普通人,但他们却能持续成长,不断超越,没有因为达到一定层就乐而停滞,而是知道次第绽放,一进一进的前进,直至第四层,仍至更高。佛陀的开悟即是如此:他曾经咬牙坚持、修止息禅甚至是绝食都无法解决问题,最后,他通过入四种禅,得三明而成正觉。

而非仅仅远离感官的喜乐、远离不善法。

每进一禅,佛陀都不受已生之乐所控,而是以舍、念,超脱进入下一层次,当其获得第四禅,不苦不乐,以及由舍而生的念的清净,他仍不停止。

我想,师父所讲的四种生命状态甚至还能往前走,有第5、6……种,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你我身体健康,快乐无忧时;当身体不好,病魔缠身时,都不可错过这样的深思。修行无时不在,思考这些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态度。


师父

昊丹说得好!

顺逆皆由心造。

逆境防颓废,顺境防庸懒,不顺不逆防麻木[呲牙]

相关文章

  • 师徒的精彩对话(20170721)

    师父:各位好! 全人心理学倡导人的二次出生、四种死亡的观念~ 人有两次出生:第一次是经由自己父母的出生(小我);第...

  • 师徒对话

    如其所是教育 点击上方的蓝字了解更多…… 弟子对师父说自己感到活得很痛苦,甚...

  • 师徒对话

    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 “天空。”弟子答。“天...

  • 师徒对话

    秦国之所以越来越牛逼,无论是郡县制还是军功爵制,都是使得牛逼的人有了上升的通道。激励政策让秦国上下,嗷嗷待战。 秦...

  • 师徒对话

    徒弟:师父,我昨天给您发的中秋节日红包咋还退回来了?为啥不领?嫌少吗? 师父:我记得领了啊! 徒弟:没有,我刚刚收...

  • 第11拆| 30天拆书之《关键对话》

    20170721第11拆片段选自《关键对话》 R: 创建共同目的。总而言之,当你感到对方和你的目的不一致时应当这样...

  • 小包子的私定甜品课(一)

    20170721 酸奶盆栽

  • 无忧谷师徒对话

    无忧谷师徒对话【尊道而贵德】 【陶笛社群】 无忧:中国本土多肉:景天科植物佛指甲在无忧谷只是杂草而已,昨天某宝了一...

  • 师徒对话谈财商

    一日,吾诣师所,亲见与弟子语,所论奇特。特录以省己,并与诸位共赏。 问:财商以何为要? 答:实践。 问:实践以何为...

  • 金刚智慧@读书会

    20170721周日 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徒的精彩对话(201707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ny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