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scalerstalk1000篇文章摘抄[1-430]----来

scalerstalk1000篇文章摘抄[1-430]----来

作者: 发条君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20:45 被阅读10次

    92篇(口译路上的摸爬滚打)
    人必须要对自己有要求,对自己的成长有要求。混是一种活法,投入与成长也是一种活法。这两种活法我都经历过,而且前者的时间显然要更长,但是后者带给我的财富与前者完全不在一个量级。拉伸很痛苦,但是拉伸完必然是各种爽。
    每个人的前进方向,应该由自己内心牵引,由内心对生活的意义牵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牵引,而不是被媒体软文的声音牵引,被我朋友我同学我亲戚的牛逼事迹牵引,不是被别人可能会认为我很牛逼牵引。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洪流中,锚定住每一个点,在千头万绪的乱线中,描出自己漂亮的轨迹。

    I live it, not just by saying it.

    格局有限就是看到自己的逻辑解释不了解的东西,就一定要找一个让自己感到很舒服的解释。比如看到别人做到了一些自己没有做、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就一定要说男的是拼爹女的是靠潜规则,或者说让我做也能做的更好类似的归因……这样说完了自己会感觉舒服一些,可以把冲击降低到最小。

    和时间管理不太相关但也有一点相关的是,家庭陪伴对家庭成员幸福的影响。如果人更幸福,活的更久,一生可利用的时间不就更长了么。【看到这句话后深有感触,因为自己所处的这个工作环境不能和家人长时间的相处,尤其是自己结婚一年多,自己从异地工作转向赋闲在家考公务以及随后考研究生都是因为家人的陪伴和互相鼓励,刚才问了老公觉得婚后和我在一起幸福吗?他肯定的告诉我是幸福的,而且比想象中的好。自己的考研成绩也快出来了,一定想要排在休假的时候,原因就是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共享胜利或者失败的果实】

    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一种成长,很有力量的成长。泰戈尔有句话,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Man is a born child, his power is the power of growth.)

    敢想敢做的人从来都是先相信后看到,而质疑者们往往先看到后相信,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闭上嘴。当我们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坚守我们的信念并为之努力,最后我们看到了我们相信的事情;而多数人,往往在看见之后,才愿意去相信前者意念的强大。

    国内技术界还是弥漫着一种IT是青春饭,不能做长久,要在35左右转型的悲观论调。如果你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不作不死(no zuo no die),自食其果。在年轻的时候,充满了技术的清高与自负,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不注重周边的构建,不注重长期的投入,然后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在中年遇到了危机,产生了恐慌,而还不能自知,这能怪谁。

    话又说回来,上面的那种清高的产生,往往又是在技术不那么牛逼的人群中出现。真正的神人,你会从谈吐中看到谦和的痕迹,即使是“我那么牛逼你能拿我怎么样呢”的张扬型技术,也会看到自知的身影。这些真正的高手,会在一片称赞中抽离,认清自己的状况。从不会因为别人评价为牛逼,而自诩牛逼,反而更加的审慎与投入。你会看到一种与外界的融合与和谐,感受不到太多尖锐的锋芒,但也正是这种融洽,促成了他们在技术上持久的成长。

    而在技术人员中,清高出现频率最高的往往是在这样一群人中。他们技术目前还没有那么牛逼,但又有着改变世界的野心,却不见任何有益长期发展的行为;口中爱谈世界的移动互联网格局,往往英语又不那么好,读个资讯还要等着科技网站蹩脚翻译。这群人往往非常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注重自己的职业的口碑。通过频繁跳槽来实现涨薪哪怕是再小的幅度,也可能在一个团队中待久了相处的不好,再换一个团队相处。因为你会发现,如果是一群都很清高但是又不自知的人在一起做事,团队的演进会非常微妙,而互联网的高流动性,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
    【186一个知乎问题引起的思考】
    我觉得互联网界人士中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不少人爱天天看业界新闻,看这些公关手里炮制出来的信息,看各种融资案例,看各种所谓的成功人士心得分享,看他们的访谈和所谓的成长经历。(//我曾经就是这种类型的,我在读书的时候几乎每天必刷科技资讯,打个比方说从阿里在香港上市刷到退市……)
    读一读这些也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入!戏!了!
    于是变成了键盘常委,思考着行业格局,思考着产业发展趋势,思考xxx创业会不会成功,思考股权怎么分,思考人才怎么流向,思考……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这些玄幻的迷离中,开始臆想一些场景,在这些场景下构造出不少问题,好像很宏大的思考格局。(//我看这些文章感到很激动,好像我的未来充满了一片的光明。而且我还会想一些特别宏大的问题,比如百度推出IM的时候想到底会变成什么样?有道推出搜索的时候想搜索行业的变化?想想宏观的问题作出分析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问题在哪?看下面的评注。)
    其实可能他手头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上次提交的代码可能由于Bug太多被K,他的工作可能做的一点也不好。但是他在这些宏大的格局的虚幻中,寻找自己内心的安慰,仿佛告诉自己的未来也会这样般充满希望。(//我的内心很浮躁,我今天看到这个上市明天看到这个牛逼了,后面又是哪位在分享成功经验。这种所谓的资讯的过载,已经严重让我失去了脚踏实地的能力,失去了本来的思考框架。这是一个聚焦与感知的问题。后续我拟专门撰文分析。)
    这是一种病,不接地气的病,娇贵的病,得治。
    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也爱看这些文章,我喜欢把文章里的观点,当成我的观点。天天刷最新的文章,看观点,然后记下,拿来拿来吹牛逼,说未来趋势会怎么怎么样。现在想想挺可笑的。(我看记者们从分析xx年的SNS竞争格局开始,到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到分析Android手机从出现到风靡全球,再到O2O的提出,再到M2M……而且当时也非常热衷与和他人讨论。我就是一个信息的搬运工,那个时候我自己根本不会思考,也不知道怎么思考。于是大量的信息输入其实是在缓解思考能力缺乏的焦虑。)
    直到后面我发现这些都是狗屁,因为我们自己不会独立思考,不会分析,根本没有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A说了什么,B说了什么,C说了什么,于是A+B+C,这就是我脑海里的认知。)

    后面我开始自己写作,自己整理自己的想法,一个个文字写下来。每天都写,写到20万字的时候,我发现,即使我半年不看这些所谓的资讯,我的思考和分析,仍然清澈、明晰,而且,我终于有了自己的观点……(//这里要说明的是,我说的观点是,通过内生驱动的思考,加强自己对外界的分析与理解。自己形成了分析的框架与方法,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就能很好的选择与鉴别。当然有人会反问,那就是说你一篇也不看喽,好你以后有本事别看……

    李老师的文章谈到了三个要素: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不断学习;拥有足够的耐心。【这三点要素在成长中非常的重要,拿自己在交大自习的一年来说,更为开放的环境可以让自己快速的观察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在自己有偷懒堕落的心理下快速的抽离,而且有更多的机会遇到优秀的人,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保持不断学习的心,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是探索认知这个世界的原动力】

    适合不适合是一种非常被动的思考,因为你把自己内心的掌控权让渡给了外界。你在强调客观条件的作用,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能够促成的改变。
    【以前一直疑惑读研或者读博适合我吗?于是一直纠结错过了最好的机会,目前自己不会再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或者完全结束的时候去下定论这件事到底适合】

    我们一直重视的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承,而却不重视人格与心智的成长,以至于人人会解微积分却解不了心中的愁与嗔,人人都看似懂经济,却懂不了自己内心的向往。当教育的重点倾斜,心智成长的培养能力缺失,可能造成我们无法很好的吸收先人的分享,以至于所有的成长,都是在重新发现,所有的顿悟都是原来你早就在这里。
    【心智的成熟相比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提高来说显的更为缓慢,所以才会有“听过很多道理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样的存在。一直以来都是觉得自己内心脆弱不堪,一直在逃避很多问题,那么从今天开始慢慢的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不要总是给别人讲都是一副大道理,但是落实在自己身上却又懦弱不堪】

    每个人说话和表达的时候,内心一定要明白,你要说什么,你想传达的理念是什么,或者你希望传递出的情绪是什么?这是一段材料存在的意义。
    【有目的去说话,去引导别人了解你的材料】

    那我问你,你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即使到商场买东西,通常情况下,你也是最后挑个一两件,即使有钱任性,也不至于对着一箱衣柜说我全部要了,这是水客做的。那切换到信息领域,你对于观点的持有,对于看法的生成,怎么就这么随随便便了?
    对于这种情况,我提出一个观点,叫“思考无能者”。我无法给出一个严密的定义,但是就我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如果思考无能,可能会有以下症状。
    重度资讯依赖症。每到空闲必刷新闻,刷到新闻却没有看法,渴望看到评论。看到评论没有亮点,渴望遇到抖机灵的出彩评论。于是出彩评论就变成了他的观点。
    观点单一容量小。在大脑里只能有一个结论,这个是好或者不好。剩下所有的随机思绪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看到其他人的相反结论就要上去维护,看到相同观点就像串连遇到亲兄弟一样。
    思考阶数低深度浅。有些事情的分析需要经过两步三步甚至更多的推理,对于这种阶数高深度大的思考无法进行,只能进行最简单的一阶推理“因为所以”。
    无法驾驭相悖观点。如果告诉你这个事情既是A,也是非A。而两个观点相悖,系统就会崩溃,就会无所适从。
    对人对事无法区分。无法拆分一个事件中,对于单纯的事情和对于事件牵涉到的人的评价。就是经常把对一件事情评价的需求,转移成对人的评价。【看完这些文字所描述的特点以后,终于明白自己是一个思考无能者,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能独立的解决。不能有自己的思考,1.最简单的来说今天给婆婆买了一个包,买之前犹犹豫豫买了之后又纠结了好久,到处问人觉得包好看吗?如果被否定自己就很沮丧,然后在找一个人问,但是事实是这个包已经购买了也无法退换货,这点也要改,以后决定购买的东西那么买了以后就不要纠结了,在下单之前先考虑好。2.再比如说之前的山东入目辱母杀人案,自己也是在各种的媒体上进行了解,可是事实情况就是自己还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人云亦云的去表达自己愤怒和无奈,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能输出的东西了,典型的观点单一容量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calerstalk1000篇文章摘抄[1-430]----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pt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