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生产落后,百业凋零,又倍受外敌欺侮,但是在这样的艰难中,却有一批学人冒着种种危险和不便,在多个领域创造了辉煌的成绩。
国难当头,他们却醉心学术,这样的工作是否有意义,有时连他们自己都怀疑。地质学家翁文灏正告同仁:“即便中国暂时亡了,我们也要留下一点工作的成绩,叫世界上知道我们尚非绝对的下等民族。”
张泉的《荒野上的大师》记录了这一代学人走出书斋、走向田野的故事,他们分别属于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他们是荒野上的大师,是新学术的奠基者,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我特别喜欢关于中国营造学社的这部分内容,因为柔弱的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几乎跑遍了中国内陆去整理古建资料,她在建筑学领域的影响力使得曾就读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为她“补发”了建筑学学位。
正是有了他们对中国建筑的醉心研究,才让宋代“天书”《营造法式》的光芒重现世间。他们的婚期定在三月二十一日是因为这是宋代为《营造法式》作者李诫所立碑刻上唯一的日期;他们给儿子起名“从诫”也是为了表达终生追随李诫研究中国古建的决心。
从1910年代发端的近代中国田野考察,无论是开采矿产,勘探煤炭、石油,发掘古生物、古人类化石,还是寻找古文明和古建筑遗存,都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乃至民族形象的缩影。
这些荒野上的大师们无惧时代的捶打,也未因外力的干扰而忘记本分,他们以勇气和坚韧开创了中国考古事业的新纪元,在展现中华灿烂文明的同时,也诠释了永不屈服的中国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