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en。
今天是阳志平《人生模式》阅读实录的第二天。
前文说到,阳老将人生模式分为了五大类:
核心模式:那些容易被忽略却无处不在的底层模式。
行动模式:那些帮助你战胜行动瘫痪、提升行动力的模式。
读写模式:那些大幅提高阅读与写作效率,并且有助于改善审美、形成风格的模式。比如钱钟书的冷读热读,纳博科夫的卡片写作
人际模式:那些有助于你理解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模式。关键词是“平衡”。
模式的模式:元模式、反模式和空模式。
原本我想5天写完,一天介绍一种模式来写,结果发现我还是低估了阳老文章的信息密度。
对于第一类模式——核心模式,我将通过两次分享来写。
今天跟大家分享核心模式中的前两个模式:时空模式和心流模式,主题为幸福的方法;核心模式中的后三种模式认知模式、情绪模式和动机模式则作为理解自身的主题明天分享(希望信息量不要太大别再让我分上下篇了,笑)。
我们为什么总是在困惑呢?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给出的答案是:人生困惑来源于人类天生的三种需求自主、胜任和归属的不平衡(出自自我决定论)。
虽然前文说过,我们无妨再来复习一下这两位心理学家对这三种需求的诠释:
自主感:指人们感觉自己的行为是自发的,并且完全出自自己的选择。它强调的是人们对主动权(自由度)的感受。
胜任感:指人们对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自己能胜任该活动。它强调人在与环境互动时,希望能够产生有效的反馈。
归属感:指人们感觉自己与别人有关联,是一种在意别人,同时也希望被别人在意的感觉。它强调人们希望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渴望,如同事间人际和谐或者恋人间的亲密关系。
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无法平衡工作、感情、家庭,总是顾此失彼,遑论追求人生的意义,获得财务自由及心灵自由了。
就只是这样吗?
还没有结束。认知心理学还在继续叩问,让我们产生这些困惑的困惑,是什么呢?
认知科学给出的答案是:时间与身体。我们在这两个方向上,出现了太多的困惑和误区。
常见的困惑有以下几种:
1.社会钟和心理钟的冲突。
社会钟的概念由发展心理学家拉文纳·赫尔森提出,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比如说20多岁要结婚,30多岁前要生孩子,如果你不照做,就会有各路热心人士来对你忧愤交加,指手画脚。
而心理钟则是我们与时间相处的方式逐渐形成的生活规律。
社会钟本质是多数人的心理钟固化下来的一个普遍结果,会反过来再去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时钟。
阳老认为,社会时钟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两次大规模的残酷筛选。
第一次是高考进入大学再到进入社会这段时间。这次筛选区分了中产阶级与草根。
第二次则是个人意识的觉醒,自己的身体与时间已经隶属于自己,你可以摆脱社会中对你的束缚,按自己的时间节拍选择自己的人生。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和魄力摆脱社会钟,选择自己的节奏。
这次筛选,区分的是中产阶级和精英——绝大多数社会精英有自己的身体节奏和时间节奏,同时尽量让别人来配合自己的时间,而非为金钱出让自己的时间。
2.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平衡。
每个人都会受到两种动机驱动,一种是来自名利、奖赏、惩罚为代表的外在动机,一种是来自兴趣、好奇心等为代表的内在动机。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食物”,驱动着人们去做事。阳老在第二章《胜利者一无所获》里提到了海明威的例子。
海明威作为“迷失的一代”的代言人,一生都在与空虚作战。
他找到了能够给他带来无穷快乐的写作。巴黎评论在采访他的时候问道,“真动笔写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吗?”海明威笃定回答:“非常。”
但是,在他的《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感受到了名誉给他带来的压力。他在诺贝尔颁奖演讲中说道:“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写完一本书只是标志着他要写出更高水平的书的开始。”
我们无法探知最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海明威在荣获诺奖7年后,停笔几年后,选择了饮弹自杀。
我想,或许是因为,当热爱的写作与外在奖励挂钩,当写作的动机不再纯粹,空虚就会趁虚而入,最终还是打败了写作带来的乐趣吧。
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
或许有人说,Mien你还没写幸福的方法呢。对此我的回答是,我写了哦,你再仔细看看:D
最后,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的话,欢迎通过在看、评论的方法让我知道,对于写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读者的反馈更重要了。谢谢啦。
我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