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老人,明明儿孙满堂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明明住在家中却没有家的温暖,他们就是——空巢老人。有人说,空巢老人是有儿女的孤老,事实也定当如此。为了关注空巢老人,河南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美丽中国实践团来到新郑市小乔沟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
当来到第一家进行社会实践的孤老乔遂德老人家中,引人注目的便是家门口旁边的一个简陋的土灶台,灶台上坐着一口缺了口的老铁锅,锅里还剩一些能映出人影的稀粥。一个穿着老旧的绿色外套的,佝偻着的老人在门口发呆,伴着一声声的“乔大爷,我们来看您啦”乔大爷布满褶皱的脸庞布满了笑容。
进入老人家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破旧的床。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在这一个不到50平米的漆黑的小屋里,那一张床是仅有的家具了。乔大爷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挠挠头说:“娃儿们,咱去外面玩吧”。说完就去找板凳,但是找了一圈发现家里只有两三个板凳。志愿者们就说:“爷啊,蹲着就中啊”。于是就蹲着和大爷聊起了家常。
千言万语的回忆
坐在去年新修的屋子门口,乔大爷聊起了他年轻时的事情和他的儿女孙子。乔大爷年轻时当过兵,参加过解放开封的战争,“那个时候啊,惨里很啊。打开封死了500多人哩”。“现在生活好的多,国家政策好啊,要不是政府,估计早就那个了”。聊起来儿女孙子的时候,老人沉默了一会“俺娃儿工作可忙了,都在外面挣钱哩。俺孙子就搁镇上哩,放假喽都来看我喽。”
满满的思念从老人们的话语间流出,小乔沟的老人们日复一日的劳作,只为没有空闲的时光来思念那些不经常回来的人儿。
时光的蹉跎
当记者比对着照片看向老人时,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流逝,五年前刚去小乔沟时,老人们的身体还健朗,脸上的褶皱还没爬满整张脸,手脚还不是哆哆嗦嗦的端不住碗...
“人老了,不中用喽。”“这手啊,治不好喽。”当记者问到高玉琴奶奶的时候,“儿媳妇照顾着您呐?”奶奶眯着双眼,看向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的儿媳妇,偷偷地低下头,“是啊,她给我做做饭,盛盛饭,再给我端上来,我这手不行啊没法吃,就趴那呲溜呲溜的吃嘞。” 当记者看向手中的的资料,五年前的高奶奶却不似这般模样,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常看到的泪水
来到了张秀英奶奶的家中,一看到我们,张秀英奶奶就极力的想要从凳子上站起来,志愿者们赶忙扶着张奶奶坐下,“娃儿们,来了啊!”“来啦来啦,来看看您过的咋样啊。”浑浊的泪水瞬间布满张奶奶的眼眶,一个老旧掉了颜色的破布搭在张奶奶的头上,兴许是太热了,急忙找纸巾为张奶奶拭去眼角浑浊的泪水,却怎么也擦不完。
记者怀着苦涩的心情问到“奶奶,近来身体咋样呀,有没有出去溜溜弯呀。”“现在能吃半碗米汤啦,村头盖房,老头子没事会推我去瞅瞅哎,但我这还不能在外面待时间长啊” 一句“推我出去瞅瞅,还不能呆太长时间”沉沉的敲在志愿者们的心上,身边的奶奶还在用那个破旧的布擦拭眼泪。
未来的生活
“朱秀珍奶奶,您近来身体还能下地吗?”“能哎,一会吃过中午饭就要去地里啦,不种地能干啥哎,俺这村里人也只能种地喽”记者临走时前问到,“奶奶,您缺啥不缺,俺们下次来给您捎来。”朱奶奶却笑着摆摆手,“啥都不缺,不缺,娃儿们走吧,路上慢点啊”我们都知道朱奶奶自己知道自己脸上得到笑容有多么苦涩。
“对于小乔沟的老人们,儿女孙回家的探望已经成了奢侈。他们每次的回家,都会让老人们怀着开心又难过的矛盾心理准备许久,因为这是儿女的到来,亦意味着儿女的再次离去。希望在未来的时光里,不再有老人村头等待的身影,不再有眼角浑浊的泪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