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38776/15639670afd13c2d.jpg)
前几天分享了一本我超级喜欢的书《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可以说,我现在很多行为处事规则都在向其学习。因此,我觉得这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迫不及待的想推荐给老铁们。可是结果却很惨,太想说好,说的就太全,太全内容就太多,太多就会太散,太散造成表达不清晰不到位,听的听众云里雾里。
而好的讲书人,应该是让听书的人听过后,就想立马下单呀!比如我听大咖读书会里很多讲书,听了就想买回来仔细拜读,而我,这一次真的没有做到,我该好好反思。
前几天和珲猫聊天说到锤子科技的罗永浩与罗辑思维的罗振宇,我一直误以为是一个人,闹了一个大笑话。
我有过怀疑,因为二人给我的感觉不像一个人。罗永浩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听说锤子手机发布时,因找别人做广告,觉得广告这个行业还挺有趣,差点自己也想开个广告公司;而罗振宇是一个思维清晰,说话做事十分理性,得到APP里的课,也十分优质,商业类偏多,句句戳心,他俩的性格,完全不同呀。
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一个人的性格特别很难改变,除非遇到了变故或者认知发生了改变。
而我也是如此,自己觉得好的东西,都会一个劲的推销给别人,给到多的让朋友瞠目。这一点,朋友会喜欢,但是陌生0人呢?他们会怀疑,你该不是骗子吧?哪有这么实在的人?
我以前卖童装也是如此,自己喜欢的衣服,拼命推销,而自己不喜欢的衣服,在墙角发霉。
自己喜欢的水果零食,会买回来很多很多,可是最后真正消化的却寥寥无几。
其实说到底,就是分寸没有把握好。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全局思维,可是忘记了,无论做人还是处事,最开始都是从一个点开始了解,慢慢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并长期合作。全局思维要有,可是点的精彩也需要把握好,这是吸引人的第一要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8776/558825f509ba900d.jpg)
今晚说到讲故事,我是真的不想再讲自己的故事了,说他人的吧。结果说的太差,因为有所顾虑,比如终极主题营说到我一个学霸同学的故事,我就不敢再深入的写,总觉得这样不好,做人做事拧巴的很。
今晚听了冰珊的分享,我觉得自己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改变。
一、对外,写朋友同学的故事,先锻炼自己写好他人的故事,然后发给对方看,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发出,如果不方便发出,那就放弃这篇故事。一般说来,除非文笔太差,写的不好,同学朋友看了故事一般都会有感触和思考。写好别人的故事,也是链接以前老友的一种方式。
因此,我要去除心里的拧巴。大大方方写,大大方方说,结果只有能发与不能发,链接成功与链接失败。这有什么大不了呢?不写不发,或许我与牛人同学还只是深藏在对方的微信好友中。
二、写故事,要生动饱满立体。自己的一个同样的故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心态和角度都能写出一个故事的不同面。要擅于发掘,深挖深挖再深挖。
无论是写谁的故事,一定要与讲书主题契合,不能架空文章观点。用故事引用书中观点,用故事让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清晰易懂。
我一直知道自己在得体二字上不足,要么用力太猛,要么漠不关心。
此后,我要平衡,慢慢也要做一个得体的讲书人,得体的创业人,得体的家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8776/30485a933809d32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