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年教龄,从乡村到城市,似乎是漫长的教育生涯,其实是充满挑战的愉快旅程。当我捧起余文森、成尚荣主编的《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这本书时,又找到一份让我心动的感觉。我可以不是名师,但一定要做明师:明白教育的本质,明了学生学习的规律与策略,明确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明察作为教育人的幸福,,明晰教师自身发展的路径……而这些,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阐述部分,包含教学主张的重要性。书中强调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的内核和品牌,是名师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体现出教师 “教学自觉” 的程度,也是衡量其教学风格、教学流派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照亮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帮助教师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促进个人教学理论的自主建构。书中还有对教学改革发展态势与教学流派的探讨,分析了当下教学改革发展的态势,探讨教学流派产生的可能性,为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提供宏观的背景和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是名师教学主张案例。书中包含了语文、物理、数学等多个学科名师的具体教学主张。例如“本然语文” 主张,强调语文教学应回归本真;“优雅” 物理主张,以优雅的方式呈现物理学的理性之美;还有“构建富有数学思想的课堂” 等数学教学主张,展现了不同学科的教学特色和名师们对学科教学的独特理解。书中详细介绍了各位名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炼教学主张的过程,以及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思考路径。
第三部分是专家点评。每篇教学主张之后均有相关专家的点评。这些点评从不同的角度对名师的教学主张进行分析和解读,既肯定了教学主张的价值和意义,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的思考和启示,对于基层教师深入理解教学主张、提高教研质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教学主张,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在书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标语,更是教师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追求。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教师从普通走向卓越的关键。我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做了很多尝试,也获得了很多正向的反馈,却始终是一位普通教师,就是因为缺少提炼,始终处于经验性教师的局限中。虽然我挺享受做普通教师的快乐,不过,如果能够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不但不会妨碍我的小快乐,反而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支持,这恰恰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境界。
书中强调,教学主张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28 年的教学生涯,我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从刚参加工作的“组复新巩布”五步教学法,到目标教学法,从老一辈小语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贾志敏老师、于永正老师、支玉恒的教学主张,到新生代特级教师王菘舟、窦桂梅、吉春亚、薛法根的不同语文课堂,我亦步亦趋地学。看录像,观现场,听讲座,跟着做,学得多而杂,却一直没有自己的语文教学主张。自问:为什么会这样?发现我的骨子里有一种观点根生蒂固:语文就是语文,通过字词句段篇,抓住听说读写思,老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高高兴兴地学,生活中自自然然地用。每一位提出教学主张的教师都特别厉害,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东西给到我很多启发和帮助。但是我的理解是当我们给语文加上了修饰语,反而限制了学生对语文自热而然地学习。学生的语文既可以是诗意的、诗化的、优雅的,也可以是语用的、朴素的、自由的。诗意与朴素也许就应该归属于本真,体现真善美的融合。我们既可以采用组块式教学,也可以采用大单元、大主题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还可以采用单篇教学、群文教学等等。这些教学主张的切入点不同,表达的维度也不一样,但是彼此之间并不矛盾。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管是什么主张,只要对孩子学习语文有好处,只要能够助力孩子们成为“每天都在不断生长,不断美好的人”,学到的主张我都会拿来用。好用就留,不好用就改,用不了就丢掉,寻找更好用的主张。很多时候甚至会灵机一动,想出一些新花招,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书中强调,仅有教学实践是不够的,教学理论同样不可或缺。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经验,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书中介绍了许多国内外著名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恰恰是我最不该忽略却偏偏忽略的部分。我的理解,真正的教育理论,不止是那些传授“教育之术”的书籍,而应该是体现学科的底层逻辑、学习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的书籍。以前没有读过,也没有去思考应该读怎样的理论书籍,更谈不上运用。
2020年秋季加入新网师,跟着团队啃读了部分教育经典,如《人是如何学习的》《儿童人格教育》《教育人类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现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后现代课程观》等,才恍然大悟:不是理论没有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或者个人力量读不懂,大脑中缺乏根本书籍。经典理论书籍一旦读懂,就成为我们的专业底气,能够广泛迁移运用。
再回到教学主张与教师成长的话题,我不能再为自己的偏见找借口,用表面的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而是应该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提炼自己多年的实践,拿出自己的教学主张,建构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型,探索相关的实施路径、策略,形成体系化的可推广的成果,发出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的人听见,看见,能学,真正为教育贡献一己之力。
我知道,教学主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们要敢于质疑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主张。
我也知道,成为“明师”,是一个漫长、艰辛且动态发展过程。书中介绍了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执着的教育追求。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那就以他们为榜样,向“明师”进发!
网友评论